“钢铁驼队”跑出中国东北开放“加速度”
8月的长春兴隆铁路口岸国际陆港场站,秋风送爽。集装箱整齐摆放,工作人员繁忙作业,一排排中国一汽生产的乘用车等待装箱。8月21日,110标箱整车搭乘中欧班列(长满欧),从长春出发前往欧洲。
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刊发长文:“寻影”长春城
光影长春,全面振兴之“势”,伴着盛会,扑面而来。于宏观处俯瞰,影视文创产业蓬勃发展,光电信息产业发力产教融合,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日渐隆起,全面振兴势头强劲;于中观处着眼,一大批产业链配套项目开足马力施工,工业稳,服务业优化、跃升的格局呈现,积累发展后劲;于细微处感受,市场主体活力四射,新质生产力正加快形成,资源要素持续汇聚……
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版头聚焦长春:老工业基地“新装迎客”
“工业旅游+研学”“工业旅游+文创”“工业旅游+非遗”,或安静闲适、或赛博朋克、或文艺新潮,工业遗址、文化艺术与城市更新巧妙结合,“穿上新装”的老工业基地长春,正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八方来客。
新华社《经济参考报》重磅聚焦:“青春”长春与青年的“双向奔赴”
青年聚,则城市兴。长春,我国著名老工业基地,位于中国东北的地理中心,是闻名中外的汽车城、电影城、森林城和科教文化城。自2022年入选全国首批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以来,长春以“青年让城市更美好,城市让青年更有为”的发展理念,推进城市建设、搭建成长平台、服务青年生活,把青年发展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谋划推动,让城市与青年实现“双向奔赴”。
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头版:连续6年“净流入”,长春何以聚“才”
截至目前,青年人才方面,长春已连续4年每年吸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超过10万人。高层次人才方面,长春入库人才已达2525人。有统计显示,长春已连续6年实现人才“净流入”。
新华社看长春丨增长6% 长春上半年经济发展含“新”量十足
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7.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6%……这是上半年长春市交出的一份稳中有进的经济发展成绩单。仔细观察各“科目”成绩,新项目陆续投产、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新消费业态方兴未艾……长春经济的含“新”量十足,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发展新动能不断涌现。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吉林长春:惠民政策托起幸福晚年
截至目前,吉林省长春市建成各类养老机构502家,培育医养结合型机构66家,发展长护险定点机构161家,养老床位总量达到近5万张,建设敬老餐厅300余家,养老服务综合保障能力稳步提升。
聚焦防汛抗洪 | 防汛关键期 长春全力加固堤防保安全
近日,吉林省多地持续遭遇强降雨。长春市多座水库超汛限、多条江河超警戒水位,处于防汛关键期。连日来,长春市各地各部门加高加固堤防、转移安置群众、做好农田排涝等工作,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第九届全球吉商大会在长春开幕
7月25日,以“发展新质生产力,展现吉商新作为”为主题的第九届全球吉商大会在吉林省长春市开幕。400多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吉商不远千里回到故乡,为弘扬吉商精神再聚首,为助力吉林振兴再出发。
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数看千帆之长春篇
老工业基地长春锚定发展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一组数据带你了解一条条改革数据之下是长春改革向深、科技向新、民生向暖的突破与作为锚定目标让我们一同期待乘势而上的长春。
首届“数据新闻与信息可视化”工作坊在长春举办
7月30日至31日,由吉林省新闻传播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与吉林省传播学会联合主办,吉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承办的首届“数据新闻与信息可视化”工作坊在长春举办,主题是融合数据新力量、共探可视化未来新方向。
“新中国汽车工业的摇篮”书写可持续发展新答卷
7月19日,中国一汽社会责任周暨2023可持续发展报告发布会在长春举行。《2023中国一汽可持续发展报告》在会上发布。
长春汽博会助力中国汽车工业创新跑出“新速度”
7月13日至7月22日,为期10天的第21届长春国际汽车博览会在长春东北亚国际博览中心举行。开展以来,新车型与新技术密集亮相,汽车厂商在展会上推出“首发车”,许多高端车型系在东北地区首次展出。与此同时,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智能操作系统、高端芯片、高精度激光雷达、革新电池技术等纷纷亮相。
新华社看长春丨2024长春国际光电博览会5大亮点盘点
即将于6月18日开幕的2024长春国际光电博览会,将是东北地区举办的首个,也是唯一的光电行业专业展会。
新华社看长春丨赶进度、谋新质、强服务——长春抓大项目建设推进全面振兴新突破
年初以来,长春市按下大项目建设“加速键”,持续扩大有效投资,一大批重大项目加速推进,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势赋能。
新华社看长春|长春以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由中车长客自主研制的我国首列氢能源市域列车成功达速试跑、长光卫星在国内率先实现超高速激光通信、奥普光电LED新材料项目投产运行……老工业基地长春瞄准高质量发展新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项目布局,做强东北地区新质生产力高地,经济发展质量和韧劲不断增强。
新华社看长春|长春:聚力打造医药健康产业 锻造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产业是‘永不落幕的朝阳产业’。长春要加快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千亿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努力构建具有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17日,长春市高规格召开生物医药和生命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吉林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张恩惠提出,“加快突破、跨越发展”。
新华社看长春|长春:国企担当全面振兴新使命
近年来,长春市国企在科技成果、科创服务、科创金融等方面夯基垒台,打造科创技术链、人才链、资金链……助力长春全面振兴新突破。
新华社看长春|迈上新台阶、实现新突破——长春传递加快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信号
抢抓发展机遇、加快振兴突破,长春全力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感受政策红利、逐步加大投资,民营企业家加快塑造发展新优势。
新华社看长春|火热“五一”见证长春“长红”之势
“五一”假期收官,长春文旅市场持续火热。据统计,假日期间,长春市接待国内游客922.8万人次,同比增长105.94%,占全省50.25%;实现国内旅游总收入87.42亿元,同比增长140.89%,占全省50.04%。
新华社看长春|“520”来了!跨越3000公里“象”爱奔赴
5月20日上午,一辆挂着大红花、披着红色条幅的卡车缓缓驶入长春市动植物公园。经过近3000公里奔波,来自重庆市动物园的公象“希希”终于来到长春市动植物公园母象“昂亚”的身旁,开启它们的幸福生活。
新华社看长春|(新华每日电讯)劳动者,最美!——他们用劳动成就梦想
劳动者最光荣。今天,我们迎来自己的节日。万千劳动者里,有你、有我、有他:或保障千万人出行,或守护万家灯火,或进行科研创新……在一个个火热的实践中,用劳动谱写时代华章,以奋斗创造美好未来。
新华社看长春|(半月谈)让人类与卫星更好“对话”
当下,一场事关卫星通信的挑战性实验在位于中国吉林的长光卫星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开展。卫星激光通信,这一高科技的专业名词背后,是国内外航天业正在积极探索如何与卫星更高效地“对话”。
新华社看长春|600余家单位参展首届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
精品图书齐齐亮相、非遗展区人头攒动、文创产品琳琅满目……5月17日,首届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在吉林长春开幕。本届书博会为期3天,600余家单位携40多万种出版物参展,不仅为出版发行单位、科技文创企业和读者搭建交流与交易平台,也提供了一场丰富的文化盛宴。
新华社看长春|“匠心”“初心”“仁心”——透视文旅热下的红色博物馆
红色博物馆,既是“红色遗产”,也是“精神地标”。随着全国兴起文旅热,一些富有地方特色的红色博物馆逐渐受到青睐。人们在一件件文物、一张张照片中感悟历史,汲取力量。第48个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记者走进位于吉林长春的三家红色博物馆,追寻红色足迹,讲述它们的“心”故事。
新华社看长春|东北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修缮研究联盟”在长春成立
18日是“国际古迹遗址日”。当天,“东北近现代建筑遗产保护修缮研究联盟”在吉林省长春市宣布成立。
新华社看长春|吉林长春:办精品赛事 促“体文旅”融合发展
记者从27日举办的2024年长春市体育赛事活动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吉林省省会长春将组织开展包括马拉松和龙舟赛等百余项次“体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精品赛事活动,以满足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新需求,培育体育赛事消费新增长点。
新华社看长春|长春有轨电车:诗意在城市中穿行
初夏清晨,记者漫步于长春市的红旗街,感受着历史与活力。红旗街,一条承载着长春人回忆的老街,不仅保留着长春电影制片厂旧址,还孕育出时尚商场、潮流地标。
新华社看长春|我国科研人员创新比色检测方法用于水环境安全检测
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了解到,该所电分析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有序膜课题组提出基于新型显色试剂的水质生物毒性比色检测方法,可在水环境安全检测上发挥重要作用。
新华社看长春|在岗护平安——长春“最忙”交警大队劳动节见闻
早晨7点左右,长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朝阳大队民警邹连岗就来到南湖公园路口,为当天的执勤做准备。“户外待得久,站得时间长,我们得多穿一点。”邹连岗边说边翻开裤脚,厚厚的袜子和秋裤很显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