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上飞快的火车,像骑上奔驰的骏马。车站和铁道线上,是我们杀敌的好战场……”抗战时期勇敢机智的“铁道游击队”令日本侵略者魂飞魄散,他们那些“打票车”、劫货车、扒铁路的英雄事迹,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由于小说和电影《铁道游击队》的影响,一提起“铁道游击队”,人们首先甚至唯一想到的是山东枣庄的鲁南游击队。但是,吉林省有关研究人员最近发现,早在鲁南游击队出现5年之前,吉林中部地区就有了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的罗明星率领的具有“铁道游击队”性质的一支民间抗日武装。

  特别声明:新华网“焦点网谈”栏目的文章均为独家专访,任何网站、报刊、电台、电视台未经新华网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

联系电话:66068671
     63076206
传真:66063682

E-mail:jiaodian@xinhuanet.com

新华网吉林频道  文图:周长庆、公磊  制作:邵守志
 
1935年日本画报《历史写真》登载伪满洲国"国际列车"在九台境内遭到"土匪"袭击的内容。
遭到"吉林铁道游击队"袭击的日本列车
一本日本画册揭开吉林“铁道游击队”面纱一角  

  不久前,吉林省博物馆的研究人员在整理该馆珍藏的日伪时期历史资料时,意外发现了一组登载于日本刊物《历史写真》上的珍贵照片,由此揭开了吉林“铁道游击队”的神秘面纱的一角。
  据了解,《历史写真》画刊是当时日本的一个国内刊物。在“昭和十年8月号”上,刊载了一个发生在当年(1935年)7月29日的重要事件,原文翻译如下:1935年7月29日晚7时30分,满洲国京图线204次列车,行经土们岭营城子区间时,受到反日武装的袭击,列车脱轨颠覆,多名武装人员冲入列车,高喊“杀日本人!”他们杀死了9名日本人,并将25名日本人及专为日本人办事的朝鲜人带走。照片共4张,分别注有日文的说明。
  精通日文的吉林省博物馆研究员宁波说,《历史写真》上的原文中称这个事件的参与者是“土匪”,而通过资料看,这些人的目的很明显,不是为了钱财,而是专为“杀日本人”。由此可见,他们是活动在伪满洲国的新京(今长春市)至图们的铁路线附近地区的抗日武装。
  据目前国内有关资料记载,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一支“铁道游击队”是1940年2月在山东煤城枣庄成立的鲁南游击队。吉林省博物馆的研究人员认为,此次发现的《历史写真》等资料证明,至少早于鲁南游击队5年,在吉林省九台境内就已经出现了“铁道游击队”。

 
“三江好”与吉林“铁道游击队”  

  那么,《历史写真》上记载的这些扒铁路、“打票车”、杀日本人的究竟是什么人呢?吉林省博物馆的新发现勾起了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曹保明的回忆。“根据我过去的调查,他们是东北民间自发组织的抗日武装,领头人叫罗明星。他本来是吉林省九台县的煤矿工人,‘九·一八事变’后他不甘做亡国奴,于是组织一批人开始抗日,对外报号叫‘三江好’,意思是说使松花江、图们江、鸭绿江三江两岸的父老弟兄团结起来共同抗日。”曹保明解释说。
  1979年,曹保明还在吉林大学中文系任教,在学生毕业实践的时候,他曾带领学生到九台县搞社会实践。“当时,我们查阅了大量的地方志。有一天,我突然在九台县志里发现一张纸片,是解放初期人民政府出具的一个证明,上面写道:‘三江好罗明星,打日本人的列车,在上家车站,特此证明。’这张纸都发黄了,有点要破碎的样子,我就觉得奇怪:‘三江好’是谁呢?于是我就带领学生下去调查。”曹保明回忆道。
  吉林大学的师生们走了很多地方进行调查。对于“三江好”,有的老百姓说是土匪,有的说是绿林好汉,也有的说是义勇军,有的认为是民间抗日武装。调查得出结论是,“三江好”是东北沦陷后罗明星牵头组织起来的民间抗日武装,他们虽然带有“绿林”性质,但主要是打击日本鬼子及其走狗,其主流是抗日的。这支队伍于20世纪30年代初至40年代间多次在东清铁路,就是现在的长春到图们的铁路上扒铁道、“打票车”,搅得鬼子不得安宁。1939年,由于叛徒的出卖,罗明星被日本人抓住,英勇牺牲。曹保明说,日本昭和14年(1939年),《昭日新闻》上就登载了7月28日罗明星被杀害前五花大绑的照片,他曾见到过。
  调查结束后,曹保明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写了《“三江好”罗明星》一书,用大量的事实记述了这位英雄的生平事迹,并在《长春日报》上进行连载,没想到却得到意外的“收获”。

 
"三江好"罗明星的画像
罗明星的妻子与儿子一家(曹保明提供)

  “在这本书出版三年后,1986年的一个晚上,突然有人敲我家的门。打开门一看,外面站着两名穿军装的人。其中年长的那位50多岁问道:‘你就是曹保明老师吧?’我说是,他就说:‘我叫罗美庭,我是“三江好”的儿子啊!’说完就哭着扑到我怀里。”说起与英雄后代相见的情景,曹保明至今难忘。
  据罗美庭介绍,在他两岁的时候,父亲为了更好地抗日,忍痛让妻子把他从吉林省九台县带回到山东老家郓城。“当时我的母亲还怀着我的弟弟,而我姐姐死在了九台。”罗美庭长大后才知道父亲在抗日战争中被日本人杀害,后来他多次来到吉林、长春、九台等地寻访当地知情的老人,收集、整理父亲生前活动和斗争的资料。
  后来罗美庭在天津市的一个部队医院招待所任政委,他告诉曹保明:“我看到你写的关于我父亲的事迹之后,就把这本书和九台县志中记载的关于‘三江好’的材料一起报到了民政部,民政部经过核实,追认我父亲为革命烈士。”后来在其老家山东郓城县专门立了一个罗明星纪念碑,当地百姓为出现了这样的抗日英烈而自豪。如今,罗美庭还经常和曹保明保持联系,今年春节还打电话相互拜年。

 

 
吉林省档案馆研究馆员刘敏(右)向新华社记者周长庆介绍馆藏吉林"铁道游击队"的珍贵档案
吉林省档案馆保存的唯一的罗明星遗物――他的一封亲笔信
珍贵档案揭开“铁道游击队”秘密  

  为了进一步核实吉林“铁道游击队”的情况,吉林省档案馆副馆长李贵忠和研究人员帮记者查找到涉及“三江好”和“铁道游击队”的几份珍贵档案。
  档案之一是吉林省档案馆珍藏的罗明星的唯一遗物--一封珍贵的亲笔信。他在这封写给九台一个朋友的信中说:“弟(罗明星谦称)虽然保护商民,弟是胡匪性质,但活动均是军队行动”,称其队伍“保护农人收割庄稼,维护地方秩序”。吉林省档案馆研究馆员刘敏说,从这封书信看出“三江好”虽是“土匪”,但不祸害百姓,还维护地方秩序,所以应是具有爱国抗日性质的“绿林好汉”或称“好匪”。
  档案之二是伪满洲国吉林省警务厅一个报告,是“大同”元年(1932年)11月16日省公署警务厅向上级汇报企图劝降“三江好”“归顺”编到地方武装里头的一个报告。“三江好”提出一些条件,如“需速发给部下四千名冬服”;收编后全部改编成自警团、保卫团等。由于这些要求对方难以满足,收编没有成功。
  吉林省档案馆研究馆员刘敏分析说,“三江好”毕竟不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正规抗日队伍,所以才有了与伪吉林省警务厅的“收编”谈判。这或许是一种为度过暂时难关(如严寒的冬季)而采取的临时策略,但也反映他抗日不是一直都非常坚定的。当然从主流上看他是抗日的,这点必须充分肯定。

  档案之三是反映“三江好”在吉林省榆树县、德惠县、九台县特别是九台一带与地方保安以及日本人“接仗”也就是打仗的情况。档案反映出,“三江好”每次打仗都率领200人以上,最多的一次有2000人左右。这部分档案中频繁涉及到“三江好”的都是“接仗”(打仗),而且“三江好”的队伍作战力量强、持续时间长,每次到哪里打完就走,是游击的性质。
  据刘敏介绍,“三江好”的队伍在打击日本侵略者、保护地方百姓方面确实起到了很大作用。为了解除“三江好”的威胁,日本人曾企图劝降罗明星,但没有成功。为防止抗日武装继续对铁路进行破坏,日本人后来被迫成立了“吉林铁道守备队”。 
  档案之四是333号卷宗即地方保卫团管理处的卷宗,是反映九台县公署报告保卫队被“吉林铁道守备队”会同日军给缴械的情况。为什么地方保安的枪械被日本人缴了?地方保安都是些什么人?另一份档案就是关于这次缴械的调查报告:“大同”二年(1933年),九台县的地方保卫队有叛变为“匪”的行为,这是第一条原因。第二条是说是地方保卫队人员,从数量上看一半曾为“匪”,另一半是地方的“良民”和商民,而且不论是保卫团的一队还是二队,其队长都是收编的“匪”。第三个原因是这支队伍有叛变为“匪”的行动。正因为“匪”的成分占的比例大,又很可能有了与外“匪”联系的行动,所以被日本人和“吉林铁道守备队”缴械。
  刘敏说,这个档案虽然没有直接出反映“三江好”的内容,但说明当时日本人之所以成立“铁道守备队”肯定是有针对对象的,这从反面说明了当时“铁道游击队”有相当大的破坏行为,而且基本可以肯定是针对“三江好”的“铁道游击队”的。

 

九台百姓回忆“三江好”  

  提起“三江好”罗明星,九台一些老者记忆犹新。居住在九台市土们岭镇马鞍山村的老人怀正平,今年已经是81岁高龄。据他介绍,当时老百姓对“三江好”的评价都很好,他们从来不欺负老百姓,而是杀富济贫、打击日寇,因此日本鬼子把“三江好”和他的抗日武装看成眼中钉肉中刺,称其为“土匪”。
  “有一次,‘三江好’队伍中有几个人带着枪从营城子上车,另一部分人在上家工区用工具把铁轨拆了。火车行驶到这里停下后,车下的人冲上车,里应外合把车上的日本人给消灭了。然后他们抢了车上运载的物资,之后躲进了山里。”怀正平说,“后来日本人为了防止当地老百姓帮助‘三江好’,就把山上的百姓都撵下来,集中住在一起,并在四周挖上壕沟隔离起来。”
  记者在《九台县志》中查到了这样的记载:1932年,铁道南浴池工人罗明星组织起一支群众抗日武装,对内称“抗日义勇救国军”,对外报号“三江好”。起初只有400多人,后发展至6000多人。这支队伍曾活动在本县境内的火石岭、土们岭、沐石河、县城一带,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1932年8月5日夜间,罗明星率领七、八百人,攻破日本人开办的沐石河永衡发当铺,缴获长枪40多支,当铺伙计、群众100多人加入罗部。同年10月9日,罗明星率部攻进九台县城,捣毁伪县公署,伪县长抱头逃遁,缴获枪支100支,拆毁县城内西部铁路轨道。1935年7月29日黄昏,罗明星率400多人于京图铁路营城子至土们岭间的马鞍山一带,拆除3节铁轨右侧的道钉和铁板,颠覆201次(记者注:应为204次)国际列车,击毙日军军曹等11人。

 

 
81岁的老人怀正平讲述"三江好"打火车的故事
《九台县志》记载着"三江好"罗明星的抗日事迹
 
 
日伪政权记载东北抗日武装的历史档案
"三江好"队伍当年抗日主要活动在吉林中部地区
"三江好"队伍袭击过的吉林省九台上家车站
东北缘何成为“铁道游击队”的发源地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吉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曹保明分析说,“铁道游击队”之所以发源于东北地区,是因为甲午战争与日俄战争之后中国东北逐渐沦陷,俄国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很快就强行在这里修建了中东铁路,这条铁路与海南岛铁路和北京八达岭铁路是我国最早修建的几条铁路。随着中东铁路的建成,东北地区铁路的长度、覆盖面当时都是我国首屈一指的,为“铁道游击队”的出现提供了客观条件。
  他说,据资料记载,20世纪初,我国东北民众在反抗俄、日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就充分利用破坏铁路、打火车这种方式展开对敌斗争。日俄战争之后,在黑龙江省的牡丹江到亚布力一带,就曾经出现一支报号“火龙”的绿林武装,他们破坏铁路、抢劫客车,当时被称作“抢款车”。这是因为在修中东铁路的时候,俄国人把给修路工人发的钱存放在火车上,“火龙”队伍就专门打击这些“运钞车”。
  吉林省档案馆研究馆员刘敏说,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广大群众都投入到抗日运动中去,星火燎原般的民众抗日队伍当时多是自发的,当时有10万之众,名称有的叫“救国军”、“义勇军”,有的叫“自卫团”……报号有“三江好”、“老常青”、“万军”等等。虽然这些队伍的素质良莠不齐,其中也有些祸害百姓的土匪,但很多民间武装在民族危亡的时候起到了抗击日军、保家卫国的积极作用。
  曹保明认为,“铁道游击队”的出现,一方面说明东北军民充分施展聪明才智,利用这种机动灵活的斗争形式敢于和侵略者进行对抗;同时,也充分证明自甲午战争后,中国人民掀起了抗击帝国主义侵略的高潮。尤其是“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广大群众纷纷投入到抗日斗争中去,“三江好”作为其中一支抗日民间武装,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抗击日本侵略者,其历史功绩不可磨灭。 

 

 

 


打印本稿

发表评论

  推荐给朋友:
   

新华网新闻检索
组合检索 帮助
版权所有:新华网 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制作单位:新华社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