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情博览 | 图说吉林 | 走进长白山 | 情系黑土地 | 汽车风云 | 长影时空 | 吉林风情 | 政府在线 | 企业在线 | 服务指南 | 吉林分社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走进长白山
 
 
 
长白山下“葫芦王”
新华社记者  周长庆

  提起葫芦,人们已司空见惯,它既可入药又可食用,还可用做盛具、水瓢、酒具等。而在吉林长白山下有个民间艺人,却用葫芦营造出一个奇妙的艺术世界。他就是被誉为“葫芦雕大王”的卢清林。

         (小标题)琳琅满目葫芦雕作品

  走进吉林省梅河口市邮电局职工卢清林家里,只见墙上、架上、桌上、炕上到处都是各种葫芦雕作品,琳琅满目,目不暇接。这些作品以葫芦为本,又不拘泥于葫芦原型,大若鼎炉,小似珍玩。从内容上看,桌摆壁挂,飞禽走兽,酒皿茶具、花瓶盆景,佛像仕女,无不巧夺天工,栩栩如生。那十二生肖,小巧玲珑,形态可爱;那过海八仙,神形各异,小米粒大的眼珠都清晰可见。而利用葫芦的边角余料拼粘在一起的作品,也是恰到好处,生趣盎然,充满艺术魅力。
  卢清林最得意的作品是“乾坤如意罐”。这个葫芦雕的主体是一个整个的硕大圆葫芦,底座和顶盖用别的葫芦的一部分粘贴而成。它通高38公分,直径45公分,重量不到2公斤。葫芦周围镂刻着中国传统的象征吉祥如意的一龙、一凤、双鹤、四喜鹊。这个大葫芦雕被人们誉为“葫芦王”。卢清林最近完成的“百花罐”和“乾坤如意罐”大小差不多,上面刻雕刻了一百种花卉,还有一些小鸟、昆虫藏在花朵中间。

         (小标题)秉承祖传 卅年探索

  据资料记载,“葫芦雕”在我国源远流长。明朝一本名叫《五杂俎》的书上,就记载着“葫芦雕乃皇家贡品”。到了清朝,葫芦雕工艺臻于鼎盛,皇室视葫芦雕为珍品,常用之馈赠来使,赏赐下臣。那时候达官显贵、绅士富商争相玩赏珍藏。北京故宫博物院里现在还存有几件清代的葫芦雕。但随着清廷败落,葫芦雕工艺渐被尘埋网封,几近失传。
  卢清林的曾祖就是清代宫廷里的葫芦雕艺人,人送绰号“卢葫芦”。小时候,卢清林就把玩曾祖传下的几件葫芦雕作品,耳濡目染使他对葫芦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今年46岁的卢清林多年来一直没有间断对葫芦雕艺术的探索,从小到大,他刻过的葫芦足有四五千个。特别是到了90年代,他几乎把全部业余时间都用在发掘这门民间绝艺上。为了有更多的时间搞他心爱的艺术,他辞去了原本安逸的工会干部工作,选了个夜班更夫干,腾出白天时间搞雕刻。

         (小标题)突破炮制难关

  普通葫芦易裂易碎,不易雕刻也不易保存,特别是硬度不够解决不了细部的雕刻问题,难以刻出理想的作品,雕刻成功率只有百分之几。因此,葫芦炮制技术成了葫芦雕刻的关键所在。葫芦雕炮制技术因为是宫廷秘方,民间知道得很少。从上中学开始,卢清林就琢磨、试验炮制葫芦的方法。其曾祖父曾传下关于如何炮制的几句话,但不知什么原因,小卢按此试过了都不行。于是,他就干脆自己摸索配方炮制。经过20多年的试验,1990年,他终于成功地试制出一种特殊的方法。成功地解决了炮制这个难题,卢清林把雕刻成功率提高到90%以上。经他炮制的葫芦,软硬适度,不腐不裂不碎不蛀,走笔运刀,得心应手,可以进行镂刻、浮雕和圆雕。为作品涂漆也是一件不易之事,用一般的油漆达不到理想的艺术效果,他就以高价购来优质油漆,自己反复调制,终于达到了理想效果。
  卢清林琴棋书画无所不通,他每创作一件作品,都力争独辟蹊径,跳出陈窠;在艺术构思中,每每突发奇想,标新立异。他挖空心思,变着法把自己的艺术构思变成葫芦雕作品。有时为了一件佳作,突破一个难点,他通宵达旦工作在案头,不搞出名堂绝不罢休。

         (小标题)光大葫芦雕绝艺

几年来,卢清林在购买葫芦原料和雕刻、绘画用品及到外地学习考察上,就先后花了七八万元。这都是他一家省吃俭用攒下的。他每天身居陋室,日夜辛劳,用执着的追求和辛勤的汗水,创作出一千多件作品。部分作品已被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友人珍藏。
  1995年6月,他携100件葫芦雕作品应邀参加了'95辽宁中华绝技艺术博览会,并获得优秀奖。其葫芦雕受到与会专家和参观者的极大好评。
  为弘扬葫芦雕艺术,1996年以来,卢清林广开收徒,开班讲艺。现在,他已有几个徒弟进步很快,在他的指导下,已可以雕刻不错的作品了。目前,卢清林正致力于将葫芦雕艺术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为国争光,为长白山文化添彩。


| 分社社简介 | 关于我们 | 服务业务 | 网站导航 | 招聘信息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刊登的新华社各种新闻﹑信息和各种专题专栏资料,均为新华通讯社吉林分社
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下载使用。制作单位:新华社吉林分社网络编辑部
值班电话:0431—8946087 8946077
CopyRight © XINHUA NEWS AG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