棒打狍子挺随便
 

  狍子是鹿科动物,在长白山区可谓家喻户晓的动物。它的身型比梅花鹿略小,前肢短,后肢长,耳朵、眼睛较大,脖子稍长,尾巴很短,夏季毛色栗红,冬季毛色棕褐,屁股白色。雄狍有角。主食青草、野果和蘑菇等。性格温了顷,善奔跑,外号“傻狍子”,是老虎的捕食对象,更是人类猎捕的动物之一。狍子肉味鲜美,毛皮有防潮保暖功能,本身又无自卫能力,所以狍子成为“悲剧性”动物。

  多少年来,长白山区流传一句话:“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进饭锅里”。这是长白山人都知道的三种奇怪现象。

  其实说怪也不怪,因为长白山被当年清朝政府封禁二百年,原始森林和森林中的动物得到保护,到中华民国时期和新中国初期,长白山区的动物种类还很多,狍子也不太怕人,所以不论是猎人还是其他人,发现狍子在身边走过,随手捡起一根木棒就可以把它打倒。

  人们对付狍子的办法很多,下套子、挖陷阱、用枪打和用狗撵。狗撵狍子是长白山猎。人最常用的办法。但平时不行,平时狗没有狍子跑得快,只有在特殊的气候条件下才行。

  上个世纪50年代狍子还很多,狍子跑到村子里是经常事。曾经有一件关于狍子的真事挺有趣儿:一年冬季,有位林业工人在结冰的河上行走,忽然发现一只狍子在前面不远处冰面上趴着。他如获至宝,迅速冲上前,狍子慌忙站起身逃跑,但冰面太滑,狍子跑不快,这位林业工人几步蹿到狍子跟前,将它摁倒在冰河上面。这位工人灵机一动,想出一个主意,将裤腰带解下来,套在狍子的脖子上,然后左手抓紧裤腰——免得掉裤子,右手牵着狍子——像牵牛似的,往回走。狍子乖乖地跟在他身后,一点儿挣扎反抗的迹象也没有。他非常高兴,心里盘算着狍子牵回家如何吃。当离开冰河走上岸边的林间小路时,狍子突然一甩头,从那人手中挣脱出来“嗖”地一下蹿出十几米远,等那人回过神来,狍子早没影了!

  这位林业工人别提有多懊恼了,煮熟的鸭子飞了,怎能不窝囊!等静下心来往回走,才发觉自己心爱的皮腰带已被狍子带走了......后来,这位林业工人捉狍子不成反失皮带的事就成了当地山里人口耳相传的笑话。

  由于前些年人们缺乏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致使狍子的数量急剧减少,“棒打狍子”的现象已成为历史。

  近些年,我国出台了野生动物保护法,长白山又被列为国家的自然保护区,非法狩猎现象已不多见,野生.动物数量又有所回升。只要人们有了自觉遵守野生动物保护法的意识,相信不远的将来,还会出现“棒打狍子”的现象。不过那时不是真打狍子,而是人与狍子和平共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