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化市秉持“人民城市”发展理念,以破解群众“急难愁盼”为出发点,通过补短板、强弱项、提效能,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智能化水平,实现城市外在面貌与内在功能双优化,不断擦亮城市品质“底色”,着力打造干净整洁、文明有序、优美宜居的城市环境,持续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五年来,通化市大力开展市容市貌综合整治、城市美颜、城市洗脸、城市疮疤修复、餐饮油烟治理、文明养犬攻坚等50余项整治行动,累计治理各类违规违法问题10余万个,城市治理水平显著提升。打造“三街十二路”精品街路、“城管进社区”、滨江夜市、新风路和光明综合农贸市场等城市管理精品品牌,城市管理项目亮点纷呈。
五年来,通化市坚持科技赋能,建成通化市城市管理数字化信息平台,构建了城市运行管理问题“发现-立案-派单-核查-处置-结案”的全流程闭环机制,整合“12345”“通化随手拍”等渠道,累计发现、转办、处置各类问题2.8万余件,按时办结率达99%,形成“全民共治”城市管理新模式。
全面落实各项监管责任,建立“一日一考核,一周一通报,半月一盘点,一月一总结”工作机制,对全市环境卫生情况进行多角度、立体式考核考评。在高铁开通前,协调企业接管高铁站及周边清扫保洁工作,并设置两个移动公厕,为广大外来游客留下了干净、整洁的通化印象。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开展常态化垃圾分类宣传活动,有效推动垃圾分类在市民层面的认知。新增四处生活垃圾分类设施亭,市区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覆盖率达到100%。排查治理建筑垃圾。制发《通化市建筑垃圾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研发渣土车定位系统,将2家建筑垃圾运输企业的8辆渣土运输车辆纳入系统进行数字化监管,建筑垃圾治理成效明显。
2025年,通化市把城市市容环境管理工作作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清洁城市”“魅力城市”“绿色城市”“文明城市”,开展四大专项整治行动,聚焦再生资源回收站(点)、侵占公共停车泊位、老旧破损牌匾广告、油烟噪声污染、违规露天烧烤、违规养犬等重点领域,全年共整治各类违规问题2.9万余个,让大美山城焕发崭新颜值;助推通化市第二个“庭院式”光明综合农贸市场项目落地,彻底解决原文化露天市场占道经营、环境脏乱差以及交通和食品安全问题;持续开展违法建筑整治行动、环境综合整治行动;先后开展城区停车和电动车使用管理、公共停车场和围挡治理、沈白高铁及城中村改造征收以及“走遍通化 看遍山城”等专项行动,居民居住环境和城市发展面貌得到显著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