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长春新区召开“大干60天,冲刺四季度,坚决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工作部署会议,动员全区上下以决战姿态攻坚年度目标。
从各部门负责同志的数据汇报,以及参会人员笔记本上的要点记录可见,这场动员会,既是对前三季度成绩的复盘检视,也是向四季度发起总攻的“冲锋号”。
“成绩单”里的韧性与底气
“前三季度,长春新区在全市高质量发展考核中排名靠前,GDP同比增长5.5%;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统计部门的通报数据像一组“体检报告”,呈现了发展的“基本面”,点出了需要攻坚的“薄弱项”。
“主要经济指标高于国家和省、市平均增速”“智能机器人及传感器产业园月底投入使用”“捷翼、圣博玛等重点企业产能逐步回归”,一批新质生产力加速集聚……总结回顾中,“挑战”与“突破”的关键词交替出现。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挑战,长春新区在逆势中积累了应对风险、破解难题的实践经验。
“稳工业就是稳增长、稳大局。各开发区要把稳工业作为冲刺四季度的首要任务,紧盯规上工业企业,实施‘一企一策、精准帮扶’,全力推动工业经济企稳回升、提质增效。”这是会上提出的明确要求。
冲刺路上的“实”与“细”
“大干60天,不是喊口号,是要把任务分解到天、落实到人。”会上,各部门负责同志的发言透着浓浓的“实战”气息。
服务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长春新区工信局拿出对“四上”企业包保服务工作方案,强化重点包保服务:对179户亿元以上企业进行走访服务、精准辅导17户有望晋档升级的企业、力争规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225户以上……一系列务实举措全力为企业保驾护航,助力稳产增产。
长春新区发改局立下“项目军令状”,全力推动172个在建项目利用剩余施工期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狠抓项目入库入统,确保全年新入库项目达到45个以上,紧盯今年已经获得政策性资金的24个项目加快资金使用和支付,形成更多增量支撑。
“我们将紧紧围绕帮助企业扩大产品和服务市场,拓展新的应用场景,与企业共同研究争取政策资金,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面临的具体问题等核心任务,最大程度帮助企业实现稳产、满产和扩产。”长春新区发改局局长许亮说。
此外,长春新区商务与文化旅游局策划开展“新区消费季”“冰雪文旅消费”等活动,把“冬闲”变成“冬忙”;房管部门则瞄准“好房子”试点,发力推广高品质项目。
这些部署背后是具体行动:相关负责部门“白天跑企业、晚上理数据”,把“一企一策”帮扶方案细化到每条生产线。“冲刺”不是口号,是长春新区的全力以赴。
招商引资的“新”与“增”
“冬季是项目洽谈的‘黄金窗口期’,产业转移的‘机遇攻坚期’,更是明年发展的‘动能储备期’。”会议特别强调,全区要全面打响冬季招商大会战,提前储备一批优质项目、锁定一批合作意向、对接一批资源要素,为明年开春“开门红”、全年“满堂彩”打下基础。
在招商方向上,长春新区精准聚焦主导产业强链补链,围绕“9+1”产业链,重点招引新光电、新材料、新医药和智能机器人等上下游企业,力争冬季签约产业链项目占比不低于85%,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高新项目培育壮大,瞄准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力争明年全区高企数量达到950户;推行“人才+项目”模式,吸引20个以上高层次人才团队落户,同步带动技术、资金等要素集聚,实现“引进一个人才、带来一个团队、落地一个项目、壮大一个产业”。同时,结合闲置资产盘活,引入资产处置、运营公司,将“沉睡资源”转化为经济增量。
“60天,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只要每天往前拱一步,总能拱出结果。”一位参会干部在散会时说。他的话道出了与会者的心声——这场“冲刺”中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没有“大概齐”,只有“钉钉子”。
会场外,各处工地机器轰鸣,这个冬天,长春新区正以奋进姿态,孕育着温暖的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