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看长春丨长春与吉大地校携手共谱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5 11/06 20:33:35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看长春丨长春与吉大地校携手共谱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字体:

新华网长春11月6日电(记者赵丹丹)当活力四射的城市与实力雄厚的高校携手,会碰撞出哪些火花?

11月5日,长春市与吉林大学地校对接活动给出了答案。快速充电器内的功率芯片、可随意拼插扩大的显示屏、高效黄光制备的照明台灯……一个个科技创新与本地企业对接合作产出的新产品,让大家看到了地校携手发展的广阔前景和强劲动能。

当天,长春市4位主要领导带领发改、教育、科技、人社等15个部门“组团”前往吉林大学,签署《长春市人民政府 吉林大学战略合作协议》(以下简称《战略合作协议》)。城市与高校的“双向奔赴”,将进一步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同题共答、同向发力,共谋“十五五”地校双向赋能、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携手共建,架起地校合作新桥梁

“美丽的长春坐落在吉林大学校园内。”这是一句在长春流传甚广的玩笑话,虽然夸张,但却十分鲜活地表现出长春市与吉林大学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面对新目标、新任务,长春市与吉林大学更是肩负着相同的使命与担当,是共生、共荣、共进的责任共同体、发展共同体、命运共同体。

近年来,长春市与吉林大学地校合作已有不少探索和成果,双方共同围绕科技创新,重塑创新发展格局,全面调动地校院企积极性,共建概念验证中心和产业园区,推动100余项成果在长转化;围绕产业升级,发挥吉大对长春产业的引领支撑作用,在汽车制造、新材料、农产品加工、医疗、生态等领域深化合作,推动“3转4强7新”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围绕城市建设,共同推动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

此次长春市与吉林大学共同研究起草并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形成了52项合作事项清单,重点围绕4个领域深化合作,聚焦科技创新、产业升级与人才引育,为地校深入合作描绘出了清晰图景。

依托吉林大学7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双方将协同推动高水平科研平台及产业园建设,为高校承接国家战略任务、集聚高层次人才提供重要支撑,更将有效推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长春产业升级与发展深度融合,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核心支撑,切实提升长春在国家和区域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和核心竞争力。

全程参与了本次地校对接活动的吉林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国家级领军人才白雪满怀期待。“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恰好契合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为高校与企业之间提供了对接的桥梁,为后续的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绝佳契机。”白雪说。

优势互补,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同向发力探索地校合作新路径,关键在于贯通创新链条、实现资源共用与成果共享。吉林大学作为创新策源的高地、人才集聚的磁场、文化建设的沃土,优势领域、发展方向与长春市契合度很高且互补性很强,有利于双方携手共同服务国家科技自立自强,因地制宜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构建校城融合发展新样板。

双方将共同推动各类资源要素向永春片区集聚,赋能永春医药城高标准建设,加快打造新质生产力集聚区、高质量发展增长极,推动吉林大学沿前进大街向南战略布局,提升永春片区的区域价值和人口吸附能力,实现“以校促产、以产兴城”。

“本次长春市与吉林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标志着地校融合发展开启了新篇章,不仅为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提供了战略支撑,也为永春医药城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下一步,永春医药城将坚决贯彻落实长春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全力服务与承接好吉林大学沿前进大街向南战略布局。凝聚双方共识,汇集优质资源,与吉林大学携手,将永春医药城打造成为校城合作的标杆。”永春医药城管委会副主任胡毅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十五五”时期,是长春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加速推进期,也为地校的深入合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长春为吉林大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舞台,吉林大学也为长春注入了不竭的创新动力。

长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车志昕表示,下一步将与吉林大学保持常态化对接,以52个合作事项为抓手,组织相关部门抓紧工作,逐个事项抓落实,推动合作协议尽早落地见效。衷心希望与吉林大学的合作日益深化,关系日益紧密,在更多领域开展更深层次的务实合作,充分利用吉林大学的智力资源和人才优势,帮助长春破解发展瓶颈、服务国家战略,共同开启地校合作新篇章。

合作共育,打造人才储备新高地

人才是第一资源。通过机制创新与制度保障,长春市与吉林大学将共同推动人才链的深度融合,打造人才储备的新高地。

吉林大学将优化升级现有人才政策,包括优秀管理干部赴政府挂职锻炼、支持博士后人才留长工作、校友人才回长创业等,为吉林大学构建“本-硕-博-职”全链条人才培养体系,提升人才吸引力,为长春市经济社会发展“招才引智”,破解重点产业的人才瓶颈,将吉大的人才优势转化为驱动长春振兴的源头活水。

长春市将推动市级人才政策向吉林大学倾斜,支持吉林大学建设产教融合培养基地,支持吉林大学优势学科争创“双一流”,拓宽人才双向交流渠道。

“以前我们的人才培养都是在校园里面,培养的主要是学术型的人才,吉林大学成立卓越工程师学院,推出‘企业出题、校企共建答题’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人才打造类企业的培养环境,助力人才快速适配企业岗位需求,助力长春市产业发展。”白雪说。

长春市深入实施“百万大学生来(留)长工程”,持续打好政策供给、岗位开发、就业培训、住房保障等服务“组合拳”,为包括吉林大学在内的广大学子留长提供优质就业创业环境。在前不久举行的吉林大学2026届毕业生秋季双选会上,长春市人才服务局的展位成为不少学生光顾的重要点位。“每年的春招和秋招两季,组织长春本地企业参加吉林大学的大型招聘会已经成为长春市人才服务局的一项常规工作,旨在留住吉林大学的优质人才资源。”长春市人才服务局的工作人员史洋介绍,除了讲解人才政策,长春市人才服务局为双选会带来了78家企业,提供岗位1864个,涵盖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领域,为吉林大学学子留长发展提供多元选择。

“近年来,长春市推出了一系列力度大、诚意足、针对性强的政策举措,为高校人才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吉林大学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副主任贾晓辉介绍,5年来,吉林大学毕业生留长就业人数从2021年的2215人,增长到今年的3720人,提高了67.95%,创历史新高。其中,留长就业学生多集中于长光卫星、中车长客、吉林银行、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等高质量用人单位。“接下来,吉林大学将持续深化地校务实合作,把促进毕业生留长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毕业生留长量质协调,量质双升。”贾晓辉说。

励志图强、服务发展,聚力转型、振兴突破。地校携手,人才、智力、科技优势与资源、产业、经济禀赋有机结合、良性互动,将推动更多优秀成果在长落地转化,着力提升城市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进一步打通产业链条断点堵点,培育更多万亿级、千亿级产业链群;招引更多省内外优秀人才、重点项目、龙头企业,推动优质资源不断向长春整合聚集;进一步发挥智囊优势,广泛参与城市发展。在“十五五”新起点上,地校“双向奔赴”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将越走越宽。

【纠错】 【责任编辑:党春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