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吉林粮食品牌 | 陈雪松:舒兰“新粮道”越走越宽-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5 08/02 15:24:12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聚焦吉林粮食品牌 | 陈雪松:舒兰“新粮道”越走越宽

字体:

近日,7·16吉林粮食品牌日暨营销推广系列活动在吉林省延吉市举办。作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办方还举办了“创新粮食产业发展模式助力乡村振兴”圆桌对话。政府部门、专家学者、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展开深入讨论与交流,分享成功经验和创新思路。

舒兰市委副书记、舒兰市人民政府党组书记、市长陈雪松,围绕“区域公共品牌与企业自主品牌协同发展的路径与策略”进行发言。他介绍,舒兰大米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但也遇到过品牌多而杂,低价竞争,好米卖不上好价的难题。借着吉林粮食品牌快速发展的东风,舒兰市建立“党委、政府主导,协会引领,企业参与”的发展体系,以“资源化整合、品牌化推广、产业化发展”为抓手,制定《舒兰大米品牌跃升实施方案》,成立舒兰大米协会。十年来,舒兰市走出一条“新粮道”。

借助政策助力米企做大做强,壮大品牌力量。舒兰市借助“中国好粮油”行动、优质粮工程等政策,助力米企发展。舒兰金星米业借助政策红利,完成加工设备升级改造,逐步打开南方市场,年销售量从1万多吨增长到6.5万吨。依托政策资金精准扶持,平安稻香小镇、溪河吉米稻香乡村生态产业园等产业融合发展样板应运而生,不仅形成了辨识度高的特色品牌,更推动了产业链延伸与附加值提升,产出效益是普通稻田的2倍以上。

10年耕耘,舒兰大米品牌实力显著增强。品牌授权主体已由舒兰大米协会成立之初的7家增至34家;品牌产品产值由3.8亿元增长至16.8亿元,增幅334%;品牌产品占比增幅超55%,中高端产品从零起步,占比已超10%,品牌溢价率达30%以上。如今,舒兰大米已畅销全国31个省,年销量37.18万吨,销售额19.44亿元。已在福建、浙江等地开设直营店21家,入驻欧亚、永辉超市等大型商超专区专柜18个,开设京东、淘宝、抖音等线上平台网店40余个,实现主流电商平台覆盖率100%。舒兰大米先后入选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优质粮食区域公用品牌传播案例,被新华网授予溯源中国可信区域公用品牌。今年,又荣获吉林粮食品牌地理标志品牌发展名录第1名,在吉林大米分级分类产品中,舒兰大米新增产品25款,已获评46款,占比达到23%。

陈雪松认为,好品牌的根基在于过硬品质,舒兰大米在品质上做到“品种选育好、种植管理严、收储加工精”。

舒兰市开展优质品种培育计划,实行“政府+科研+企业”模式,与中国农科院、隆平高科、吉林省农科院等合作,研发适合舒兰种植的功能性水稻品种,良种覆盖率不断提升。坚持绿稻标准化生产模式,建成57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形成成熟的“鸭稻、鱼稻、蟹稻”绿色种养结合生产模式,绿色有机水稻占比达78%,“三品一标”认证总量和增量持续位于吉林省前列。广泛推广绿色储粮技术,具备准低温储藏能力的仓容达52.72万吨,通过低温仓储“锁鲜”、恒温保质存储,确保营养、香味不丢失。

“我们认为,要想成功地打造出一个品牌,不仅要依靠过硬的品质,更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支撑。”陈雪松介绍,依托深厚的地域文化底蕴,十年来,舒兰市累计投入近1亿元,持续加大品牌文化塑造,先后在北京、长春等城市打造舒兰大米文化展示馆;连续多年举办插秧节、开镰节、丰收节等活动;在北京、深圳、温州等14个城市举行各类宣传推介活动30余场,让舒兰大米的故事广为人知。

今后,舒兰市将坚守生长环境好、品种选育好、种植管理好、生产工艺好“四好”优势,保证好吃、好闻、好品相、好营养“四好”特点,持续擦亮“中国生态稻米之乡”名片,打造更具辨识度的“大米城”。

【纠错】 【责任编辑:邵守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