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温暖心灵;一间书屋,温暖城市。
从城市书房到乡村书屋,从经典诵读到非遗展演,从名家讲座到亲子共读……在长春,书香之气浓郁、阅读之风盛行。近年来,长春高度重视全民阅读推广工作,通过资源整合、活动创新,打造了多元化、深层次、开放性的阅读生态体系。
书展升级 激发文化消费新活力
五月的长春,花香四溢,墨香更浓。5月15日,第二届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以下简称“东北书博会”)在吉林长春农业博览园启幕。
作为东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综合性书展,本届东北书博会为期5天,700多家单位携40多万种出版物参展。这场文化盛宴,不仅延续了首届的“全明星阵容”,还展示了“文化长春”的新形象。
长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作为文化品牌展会,长春书展承载着市民深刻的书香记忆。“自从1996年大学毕业到长春工作至今,只要举办书展,我都要去逛逛。”今年53岁的长春市民王顺感慨地说。
以书为媒,长春书写着“文化赋能城市”的新范式。
“城市因文化而兴。长春举办书展的历史,本质上是一个全民阅读热情被持续激发的历程。”吉林师范大学副教授赵海宝说,从实体书市到数字阅读,不仅传承了城市文脉,更塑造了城市的精神气质。
书店密织 构建城市文化网络
一座城市的书卷气,藏在市民手中的书页里,也映在街头巷尾的书店里。
“为读者找书,为书找读者”。营业面积近1万平方米的联合书城在长春市民的心中占有一席之地。这座成立26年的书店,不断创新经营方式,进而满足不同读者的多元阅读需求。
被众多读者称为长春书店颜值“天花板”的言几又(长拖店)书店,是一处网红打卡地,吸引着无数读者前来探访。“我经常领孩子来这里逛,孩子也非常喜欢。走进室内就像走进了万花筒,给人满眼新奇。”长春市民侯畅说,书店内工业元素与暖色调巧妙融合,错落的木制书架、造型别致的玻璃吊顶,让人仿若置身于梦幻世界。
与传统书店不同,长春市新华书店·福祉大路店是一个充满潮流风格的现代化书店。这里有图书、期刊、文创、数字类产品,涵盖阅读、餐饮、商务、生活等多种业态。店内有餐饮区、AR互动体验区、童书区、会议区、直播区、文创产品区等,不仅为读者提供了舒适的阅读环境,还成为一个文化交流的平台。
随着时代的发展,老牌的新华书店、学人书店等传统书店持续焕新。而钟书阁、西西弗等网红书店纷纷落户长春,为城市带来了新的文化气息。
目前,长春市拥有600余家实体书店,这些书店逐步延伸至城乡社区、校园、文博场馆,与城市文脉深度融合,彰显独特气质。
“阅读+”模式 创新服务推动全民阅读
全民阅读的核心在于“全民”,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在于服务。
今年4月以来,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在长春市开展得如火如荼。长春市图书馆、长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各县(市、区)公共图书馆及街道(社区)分馆等三级联动,策划开展了89项,100余场次不同类型的阅读推广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满足了不同年龄段、不同阅读喜好市民的需求。
着力构建“15分钟阅读圈”,提升服务效能,长春市图书馆打造了“城市书网”公共阅读服务体系,通过多元化的服务模式,将阅读资源送到市民身边,让市民更加便捷地享受阅读的乐趣。截至目前,“城市书网”已涵盖长春11个县(市、区)图书馆分馆、32个标准化社区示范分馆、29个阅书房,并与全市7个大型书店联手借阅,形成密集的“书网”设施网络。
此外,长春市每年举办的市民读书节已成为展示城市魅力的文化窗口。
在拓展阅读时间和空间的同时,长春市一直在创新与探索阅读推广活动。日前,长春公共文化云平台上线,开启了长春市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转型的新篇章。
长春市图书馆馆长刘平表示,该平台统揽全市4个中心馆、28个区级文化阵地、215个文化站点资源,为市民提供活动报名、读书看报、热点视频、慕课讲座、场馆导航、在线互动等一站式服务,“平台通过技术手段,观看近20个特色文化场馆的720°全景画面,为市民文化出行提供参考。同时,结合地方志知识图谱、非遗传承空间、城市记忆项目、地方口述史等栏目生动讲述长春文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