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些网红城市来说,互联网像一个限时开放的舞台,在特定时间登场,接受欢呼、呐喊、鲜花和礼物,而后流量四散、演出落幕,城市迅速回归平常,煊赫不再。
延吉,显然不在此列。
两年前,凭借“朝鲜族公主”旅拍走红网络之后,延吉市的“红”没有丝毫消退。这座常住人口不到70万的边陲小城,在今年“五一”期间,接待国内外游客72.4万人次,同比增长5.1%;实现旅游收入15.1亿元,同比增长2.7%。在马蜂窝发布的《2024年“五一”假期东北地区热门目的地20强榜单》上荣登榜首。
如何从“网红”到“长红”,如何把“流量”变成“留量”?这是诸多网红城市都在头疼的问题。但在延吉,一杯咖啡、一张照片、一个市场,就能够把答案交代得清清楚楚。
从一杯咖啡说起:
“每万人咖啡店的拥有量”是上海的近四倍
深耕延吉本地咖啡市场10余年,40岁的崔逢花见证了延吉市“县咖之王”的崛起。
作为延边州咖啡文化交流发展协会的会长,崔逢花的第一杯咖啡记忆,要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她回忆:“是在俄罗斯做买卖的亲戚带回来的,感觉很好喝。这在当时是一件很时髦的事情。”
“边贸+时髦”促成了产业的雏形,延吉人在家门口开起了自己的咖啡馆。
待进入21世纪,连锁咖啡店开始在延吉大行其道。
而今,800多家咖啡店遍布大街小巷。延吉“每万人咖啡店的拥有量”是上海的近四倍。
手持一杯咖啡,在延吉的街头拍张打卡照……看似寻常,但一个城市的烟火气从咖啡杯里溢出,成为都市快节奏生活下,一剂刚刚好的精神舒缓剂。
咖啡市场的繁荣是“显功”,本地咖啡产业链条的延伸、人才体系的建设、研发力量的壮大则是“潜功”。
前不久举行的第三届中国(昆山)咖啡产业大会上,崔逢花开发的“延吉苹果梨咖啡”大放异彩。
“米酒咖啡、冻梨咖啡、锅巴拿铁、苹果梨桔梗茶……”延吉市商务局综合科科长金燕告诉记者,近年来,当地人就地取材,将咖啡与茶有机结合,以地产食材融入咖啡,做出了不少新花样,强化了延吉咖啡的地域性。
有物畅其流,更有人丁兴旺。
每年,有上千名延吉年轻人在本地的咖啡学校接受专业培训,延吉本土咖啡人才队伍生生不息、后继有人。
不产一粒咖啡豆的延吉市,由此坐稳了“县咖之王”宝座。
从一张照片说起:
一天涌入上万个“朝鲜族公主”
“看我手指的方向,下巴抬起来一点……”快门一响,“公主”定格。
在延吉市的中国朝鲜族民俗园内,总会看到头戴渔夫帽、浑身“挂”满相机配件的专业摄影师,与身着朝鲜族民族服饰、妆容精致的游客成对出现。频频出圈的“延吉公主”旅拍照片,通常来自上述组合。
“延吉,一个遍地‘公主’的城市……”“一天涌入上万个‘朝鲜族公主’”,网友的留言,道出了旅拍行业在延吉的兴盛。
兴盛的起因,看似不经意。在2022年,有旅拍团队看中了延吉的朝鲜族风情,到此一游的旅拍照网上爆火,一时“出圈”,促成当年民俗园客流激增。
为了让“流量”持续涌动,延吉邀请了央视、浙江卫视、湖南卫视到当地拍摄综艺节目,以“沉浸式旅行+明星流量+高频互动”共振,持续为网红城市注入流量。
同时,延吉还对中国朝鲜族民俗园进行升级扩建,打造成为如今占地面积9.4公顷、建筑面积6145平方米的民俗风情景观结合带。
打好了“顺风球”,坐上了“顺风车”。2022年8月,中国朝鲜族民俗园门口只有两家旅拍店,到2022年年末,短短4个月就增加至四五十家。如今,民俗园附近的旅拍店已经突破700家。
今年5月,大众点评“必玩榜”上,中国朝鲜族民俗园成功上榜,成为全网最受关注的景点之一。
一张旅拍照片,从“一时”出圈,到“一直”火爆,延吉
这“显”“潜”之功,修炼得到位。
去年,延吉适时出台《延吉市文化旅游市场规范化管理实施意见》,从环境整治、治安保障、交通秩序、志愿服务等方面,全方位对本地文旅市场进行部署安排。
今年“五一”期间,延吉的机关及企事业单位免费为市民及游客开放4291个停车位,方便自驾游客停车。
延边大学网红墙下,交管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工作者昼夜守望,人流熙攘的网红墙下秩序井然。
街边的餐馆酒肆,服务规范、价格透明,曾经服务本地市民的门店迅速转身,稳稳承接着“长红”延吉带来的人流和商流。
“显”“潜”之间,延吉蹚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长红”之路。
从一个市场说起:
“这箱子里装的,是珍贵的人间烟火气”
“红”在网上,是延吉“长红”的手段,不是目标。
在流量数据背后,“闷声发财”的延吉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非主流网红”路径。
一个平常的周末,记者来到延吉市西市场。
西市场过去只是当地人购买日用杂货的地方,现在作为延边特产零售最集中的市场,成为了游客必到的网红打卡地。
记者看到,购买朝鲜族传统小吃的游客排起长队,等待邮寄的辣白菜、明太鱼、打糕等货品堆到店铺外面,一箱摞着一箱……
这箱子里装的,是珍贵的人间烟火气。
将地域人文融入烟火气,与天南地北的游客互动产生情感的共鸣。这种城市营销的底层逻辑或许有些“非主流”,但对于延吉,却是最有效的流量密码。
当下,各地文旅疲于狂卷“数据”。不过,网上动辄几个亿的流量,到底能折算成多少真金白银?
网红城市营销绝不是线上一锤子买卖的吆喝,需要沉下心来做一些游客日常看不见的“功夫”。
比如延边大学网红墙,只是一座普通的八层商业楼,外悬70余块双语牌匾。2021年,一位拥有2000万粉丝的大咖在此打卡,网红墙名气大增。延吉随即对其进行亮化升级改造,有效增强了网红墙的视觉冲击力。流光溢彩的城市活力,辅以“双语”文化的地域特色,于是有人说:“不是国外去不起,而是延吉更有性价比!”
比如为了解决春节客流高峰运力紧张的问题,今年2月8日至2月17日,延吉招募了153名志愿者组成爱心车队,在高铁站、西市场、民俗园免费接送游客,为游客提供路线引导、旅游咨询等志愿服务,累计出动爱心车1024辆次,服务游客2756人次。
再比如,在2022年,中国(延吉)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批建设。延吉市马上就把跨境电商保税直购体验店开到了网红景点旁。2023年,延吉市跨境电商进出口总额达1.75亿元,增长了49.4%。
这49.4%的增量,算不上泼天的富贵,但从中我们已经可以一窥延吉流量变现的思路与手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