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多公顷的葡萄园内,一行行粗壮的葡萄藤枝繁叶茂,玫紫的蜜汁葡萄、青绿的茉莉香葡萄,犹如一颗颗“宝石”缀满枝头。公主岭市环岭街道靠山村会计王仁义和农户们正拿着剪刀、提着果篮,穿梭在葡萄架下,忙着采摘葡萄完成订单。王仁义笑着说:“今年又能卖个好价钱了!”
“村里不种玉米种葡萄?这事儿以前想都没想过,村民更不会支持咱们。”王仁义说着这些年的变化,不禁感叹。从2016年开始,靠山村便开始发展棚膜经济,从单一的粮食生产逐渐调整种植结构,香瓜、西瓜、葡萄等特色农业在村里如雨后春笋“窜”了起来,越来越多的农户自发转向经营,入股创办草莓、绿色蔬菜、葡萄等采摘园,实现村级创收、个人增收。
满园的葡萄化作钞票纷纷塞进了农户兜里,甜甜蜜蜜的味道成为靠山村村民生活的写实。王仁义笑着说,去年90多公顷的葡萄园,一公顷收获6万斤葡萄,全村纯利润达到了2000万元。这里有外地稳定的大客户前来收购,葡萄根本不愁卖。
王仁义是村里的会计,还是村里的“经纪人”。一路上,靠山村发展葡萄种植离不开王仁义的大胆尝试。年近六旬的王仁义眼神里闪烁着岁月沉淀下的光芒与智慧。他笑着说,2015年之前,我就一直从事香瓜、西瓜、葡萄等种植,几年下来积累了不少经验、人脉和销路。为了寻找稳定的客源,他数十次跑到长春和邻省辽宁商谈买卖:“两地距离近,靠山村就在公路沿线,交通四通八达,既能保证品质又省去了大笔运输费用……”
公主岭的种植季和辽宁刚好错开,辽宁的葡萄季结束,这边刚开始。赶上这个空档,再加上王仁义的斡旋,多家葡萄收购订单很快就签了下来。
销路有了,可那时候村里只有两三户建棚种葡萄,王仁义决定拉着全村农户一起“闯”一把。
有了决心和信心后,村民眼前却存在着又一难题,棚子是自己盖还是村里盖,水电怎么通?王仁义便会同其他村干部一起跑部门、问设计,市里不仅帮着修了路、接了电、打了井,更让村民们得到了建棚的一次性补助。
为了保证葡萄的甜度口感在市场上广受欢迎,王仁义在管理模式上下了大功夫,发挥自身种植技术员的优势,他定期邀请农业部门的讲师来授课,到葡萄棚手把手教授村民吊层种植技术,相比较于传统埋杆绑架技术而言,新技术提供了足够的生长空间和光照面积,使葡萄形成了较好的果形品相和更好的着色度。
“如何让外地商户相信咱们的品质呢?”王仁义自信满满地用手托起一串葡萄来,靠近鼻子闻了闻,摘下一粒放到嘴里,竖起拇指。他说,这就是商户们前来收购时的“情景再现”。他还说,葡萄本身就是最好的名片,经验丰富的商户们也“无需多言”。
葡萄圆又圆,村民心里甜又甜。好品质、好销量的葡萄也为当地村民提供了就业便利。靠山村共有500余个这样的大棚,以修剪、采摘葡萄为例,一个大棚便需要2~3个人来工作,每人每天能挣120元钱。村民张彩凤坐在地上,带着白线手套熟练地拣出一大串品相好的葡萄,摘除破损颗粒、剪掉旧枝,包装好放到箱内,笑着说:“离家近还挣钱,中午还供饭,活儿也不累,我挺知足。”
王仁义说:“当前,我们正在尝试通过划分区域发展采摘项目,既能保证外销葡萄品质,又能拉满游客采摘体验感,在发展种植产业的同时推进乡村旅游,带动更多村民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