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吉林油田川南配置区天然气产量实现3.3亿立方米,完成全年总产量的55%,同比去年增加2.83亿立方米。日产能力200万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增加165万立方米。未来几年,将实现滚动式开发。
对于吉林油田而言,川南配置区是新区新领域,更是新模式新希望。三年时间,吉林油田在这里整装建制,历经艰苦磨砺,坚持守正创新,才有了今天的亮眼成绩单,更展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行进新征程——川南奋发有为迎难而上
2021年3月,为解决发展不均衡和企业扭亏脱困问题,集团公司对探矿权进行优化配置,结合资源发展战略的总体规划部署,将大足-自贡区块优化配置给吉林油田,同时为吉林油田公司规划了“十四五”末形成原油、天然气、新能源“三分天下”的发展蓝图,助力企业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四川盆地纵向发育多套含气层系,具备规模效益开发的资源基础,能够极大缓解吉林油田勘探发现难、效益产量难的问题。四川盆地2000余平矿权的划归,成为吉林油田天然气重要增储上产创效新领域,为吉林油田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型提供了关键支撑。吉林油田全体干部员工深受鼓舞,举全公司之力加快推动。
全新的挑战孕育着全新的开始。矿权流转初期,川南配置区内仅有页岩气井4口,产量较低,处于勘探评价初期,未提交任何级别储量,资源和建产的潜力需进一步落实。吉林油田立即成立川南效益建产专班,通过整合资源、靠前指挥、快速决策,全力推动配置区勘探开发工作,确保资源落实、效益建产、快速上产。
加强调研学习,积极与西南油气田、浙江油田、勘探院等兄弟单位以及中石化相关单位学习交流,充分消化吸收四川盆地区域地质认识、技术系列,及时掌握邻区研究进展及生产组织模式,进而指导区内战略规划编制及立体勘探开发工作。系统梳理邻区老井动静态资料,快速形成碳酸盐岩富集规律和高产模式,指导常规气快速滚动勘探。
坚持地震先行,流转协议签订一个月后,就完成三维地震部署和首块500平方千米的论证,有力支撑页岩气和常规气的部署工作。加快评价钻探,流转协议签订3个月后就开始评价井钻探,通过先导试验平台论证,分6个开发项目有序滚动衔接,快速推动配置区页岩气增储上产。
建功新时代——川南谋实谋新破题破局
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只有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一步一个脚印的积累。川南配置区开发初期困难重重,远离基地经验不足,还需快速上产实现效益最大化。龙马溪组页岩气埋藏深,单井投资高,吉林油田原有的技术水平和工作经验距离效益建产需求有差距,规模效益开发面临较大挑战。常规气埋藏浅效益高,但气藏分布规律复杂,效益开发目标和规模仍不清晰。
作为转型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之一,吉林油田把加快川南效益建产放在“三分天下”布局中通盘考虑,尽快明确时间表路线图,结合配置区这一勘探开发新领域,站在全新视角,运用创新驱动理念,围绕组织架构、运行模式、技术支撑等方面统筹安排部署工作,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优化完善。
制定川南中长远发展规划。吉林油田公司充分调研兄弟单位开发现状及组织模式,系统分析配置区现有资源分布,评价建产潜力,制定了以“页岩气规模建产为主、常规气滚动开发”占比10%以上效益拉动的产量结构,操作成本及完全成本逐步降低。研究制定川南未来15年发展目标,引领各项业务有序推进。
建立以油气藏经营管理效益为中心,以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为支撑,以市场化运作为导向,与“油公司”模式相适应的新型采气管理区。主动转变管理理念,创新生产组织模式,优化压减管理层级,努力实现资源配置高效、业务流程优化、质量效益提升。
在吉林油田公司层面,下放10项生产经营管理权限。建立公司领导牵头的川南效益建产专班,川南天然气开发事业部靠前管理,组织15个单位保持150人精干队伍在川,一体化研究部署、一体化快速决策、一体化协同推进,形成科研、管理、产建为一体的大生产格局,建立从方案设计、部署实施、过程监管、后期评价等全链条、全过程的体制机制。建立完善规章制度,编制21项制度管理手册,建成“三层覆盖”监管体系。针对川南井控风险高、环保要求严、远离本部特点,逐步完善QHSE管理体系,专门设立川南井控办,形成2小时重泥浆覆盖圈,在集团公司及以上规格的各项检查中均获好评。
突出地质研究和优化部署。紧密围绕页岩气进一步提升单井产能、常规气找准效益建产区块的核心问题深入开展研究。借鉴西南页岩气气藏描述及甜点分类评价技术,加强构造、裂缝、地应力研究,精细落实断裂系统、裂缝分布及地应力特征,依托集团公司页岩气专项,联合总院、高校开展技术攻关,有效指导井位部署与产建。并通过逐步优化开发技术政策,深入评价投产平台生产动态及效果等手段,保障单井EUR(最终采收率),实现经济效益最优化。常规气以茅口组为突破口,快速试采落实开发潜力。其他层系同步开展区域成藏条件及区带评价优选工作,尽快落实有利目标,最终实现立体勘探开发格局。
与此同时,川南天然气勘探开发分公司还全面升级迭代工程配套技术。以“一趟钻”为引领,实现革命性钻井提速。加大攻关力度,实现采气工程提产提效,提高全生命周期单井产量。并积极探索控投降本吉林模式,深度优化方案设计、优选经济环保有效措施,引进试验模块化装配式平台,持续降低钻前投资。加快推进钻井、压试队伍市场化,强化竞争,持续降低单井投资,实现川南开发效益。
书写新篇章——川南笃定目标发轫远航
新区新建要有全新的样子。川南配置区深层页岩气勘探开发对于吉林油田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工作领域,从建设到运维,重要的落脚点在管理的新,用最少的人干最大的事,核心就是要保证新区有效益。
在数智化时代,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为了大幅提高生产效率,赢在起跑线上,过去三年中,川南配置区全面推进数智化建设。通过着力打造的EISC(钻井工程作业智能支持中心)、物联网、智慧工地三大主体工程,分别实现了对井筒、场站、建设过程的全方位控制,初步具备了数据资源业务标准化、工程建设业务可视化、井站管理业务自动化、决策指挥业务集中化的能力。并将持续深化融合、集成和新功能开发的完善配套,让新区以全新的面貌走在智慧发展的快车道上。
新区新建更要有必胜的信心。川南配置区属于深层页岩气区块,有别于松南本土的常规天然气开发,也较川内较为成熟的中浅层页岩气开发难度高,主要表现在地质构造更复杂、井更深、井温更高,打井的难度更大,对压裂套变风险防控的要求更高。
挺进川南的队伍深刻认识到这些难度,坚定在认清地质状况上下功夫,注重加强物探裂缝识别技术攻关,裂缝预测精度提高5%。实施过程中地质工程一体化,逐井识别井轨迹断层发育情况,精细刻画断层展布和地层压力,优化轨迹避让断层,井漏发生率逐年降低。针对高井温导致水平段旋转导向工具频繁失效,无法按照设计轨迹施工的问题,开展精细控压钻井技术试验,通过降低钻井液密度来降低循环温度,确保导向工具在地下好使、好用,快速打完井、打好井。通过以上两项技术的应用,钻井速度由入川初期的133天缩短至84天,为吉林油田在这个区域内高效建产树立了信心。
3年时间里,吉林油田快速推进配置区增储上产。在集团公司及油气和新能源分公司相关领导、专家的指导下,在西南油气田等兄弟单位的支持下,确立了“页岩气规模开发,常规气效益拉动”的部署思路,常规气局部有新突破,页岩气三维覆盖区形势向好,展现了规模效益建产的资源基础和广阔前景,具备了由规模投资向价值创造过渡的基本条件。
既要立足当下,更要久久为功。2023年10月底,川南区域骨架管网正式投运,年底日产水平达到200万立方米以上;2024年上半年已累计投产生产井41口,年末天然气年产将自入川以来0.8亿立方米增至6.5亿立方米,实现连年翻番。目前配置区经过精细研究、技术配套,开发技术政策初步明确,已具备规模上产条件。2025年产气量将持续翻番,预计可达12亿立方米,产量增速位居中石油川渝地区各单位第一。“十五五”期间,川南配置区产量规模将达到20亿立方米,形成人机物全面互联、大数据分析、智能诊断调控的管控平台,建成场站无人值守、智能、绿色环保的天然气生产基地,实现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为川渝千亿方天然气生产基地建设贡献吉林油田力量。
征途壮阔,川南唯有高效推进,才能体现流转区块的使命和地位;唯有效益建产,才能体现区块流转的价值和作用,真正为油田整体高质量发展赢得时间和空间。扬帆远航,吉林油田的川南正以新气象、新作为,创造新业绩、开辟新局面,更好担当能源基石,成为转型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