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边:乡村振兴多点开花 发展动能持续强劲-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4 07/04 16:59:42
来源:新华网

延边:乡村振兴多点开花 发展动能持续强劲

字体:

  近年来,延边州既立足资源禀赋充分发挥相对优势,又海纳百川探索学习更多新业态和新模式,让现代产业发展惠及更多乡村。一幅幅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画卷正在延边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上徐徐展开。

  小木耳带动大产业

  近年来,汪清县东光镇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再上新台阶。

  眼下正是春耳采摘季节,记者来到东光镇太平村木耳基地,只见菌袋上长满了油黑发亮的黑木耳,就像一颗颗盛开的小花,村民们一边采摘木耳,一边与记者交谈。记者从村民口中了解到,这是他们采摘的第一茬春耳。据了解,太平村共有130多户村民,其中有80%村民种植黑木耳。目前,村里种植的黑木耳规模达到700多万袋,还建有黑木耳菌包厂,成立了专业合作社,为村里黑木耳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经了解,东光镇黑木耳产业已覆盖全镇17个行政村,其中百万袋种植村就有8个。有了好产品还要有销路,满河村这些年靠电商发展成为了全县闻名的电商村,把当地的农特产品推向了全国各地。据不完全统计,满河村自2017年开始发展电商以来,到目前为止,发展淘宝店铺十多家,各类平台账号粉丝达到30万,累计销售额实现500万元。如今满河村还建起了自己的包装车间,车间建成后将大大降低包装成本。“原来我们的产品需要代加工,包装比较贵并且产品还有一定的物流损耗,现在有了自己的包装车间,产品不出村就能够完成包装,大大降低了成本。”东光镇满河村党支部书记杨光说。

  近年来,东光镇大力推进农村特色产业集聚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形成黑木耳种植,桑黄种植,烟叶种植、生态采摘为主导,蜜蜂和黄牛养殖为补充的特色产业发展模式。同时,该镇统筹用好省级壮大村集体经济扶持资金,大力推进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和民俗旅游等新型产业,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推进了乡村振兴。

  “李子村”用上“硬核”高科技

  眼下,已进入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记者在延边乡村走访时发现,无人机正成为农田喷药施肥的新主力。

  “幸亏有无人机帮忙,要是用人力喷药,果树的病害就控制不住了。”近日,在龙井市老头沟镇奋斗村的果园里,果农杜大姐正在给李子树疏果。她告诉记者,家里种了1公顷的李子,往年都是自己拉着水车,举着喷枪,一棵树一棵树的打药,经常因为打药不及时影响病虫害防治效果。

  “只要天气适合,人家无人机来了,一阵功夫就打完了,省时省力又省心!”杜大姐说,以往连续作业八九个小时才能打完一遍药,现在无人机只需要半小时,特别是用无人机打过一次药的地块,测量数据已经存入操控系统,下次来到直接喷雾,速度更快。今年第一次尝到用无人机打药的“甜头”后,杜大姐决定,今后只要果园有需要,价格在合理区间范围内,都用无人机。

  “我们村是远近闻名的李子村,家家种植果树,但村里缺少年轻劳动力,所以,用无人机喷药不仅是农业现代化的需要,也是我们村的现实需要。”村党支部书记刘先群告诉记者,正常情况下,果树一个生长周期要打四五次药,而村民年龄又普遍偏大,如果雇人打药,一台机械加上农机手每天需要500元,同时还要配一个助手,成本很高、效率却不高,所以越来越多的果农用无人机打药。为此,村两委班子与无人机租赁企业商谈,将目前打药费用从每公顷300元降到了250元,降低了成本。同时在村民中调研摸排,研究村集体购买无人机或者与药商合作,谋划今后在村里普及无人机打药。

  “用无人机一天能施肥20公顷,这是以往七八个工人需要4至5天完成的工作量。”近日,记者在龙井市智新镇龙池专业农场看到,一架无人机在稻田上面低空飞过。农场负责人袁云光告诉记者,无人机在空中喷洒均匀,雾化效果好,不留死角,作业时不受耕作模式及区域限制,安全高效,操作容易,能很好地促进稻苗扎根返青,起到提苗快、促根壮、病害少、防枯防衰的作用。

  延边州农业机械管理技术总站负责人介绍,一架无人机一天全负荷作业面积在50公顷左右,不仅效率高,而且极大地改善了作业环境、降低了作业强度、减轻了农药对操作人员的危害,并大幅度减少了农药使用量,降低了对环境的伤害。水田施肥喷药已基本普及使用无人机,旱田使用量也在迅速增长,无人机正逐渐成为农田喷洒的“新主力”。

  产业振兴“百花齐放”

  近年来,图们市石岘镇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为了让老产业“发新芽”,新产业“长强枝”,石岘镇着力在挖掘“土”资源、放大“特”优势、壮大“产”规模上做文章,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农业产业格局,农业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坚持把产业振兴作为和美乡村建设的重点,积极探索产业转型升级路径,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发展提档升级。

  2024年石岘镇坚持在“农业特色经济作物种植”上持续做文章,目前累计总投资超过2000万元,今年预计持续增加投入800万元,谋划建设向阳村樱桃种植基地扩建项目,使得原有特色农业产业基础得以扩充,达产后年产值可达20000斤左右,可推动特色果蔬产业实现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并且发动“联动带农”机制,带动更多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为进一步推动招商引资工作提速增质,石岘镇积极作为,坚持“走出去、引进来”,拓宽招商思路,创新招商方式,落实招商责任,全力打好“组合拳”。

  今年以来,石岘镇党政主要领导带队先后前往长春、延吉等地开展针对性的招商引资活动、邀请企业来图实地考察活动共计十余次,并取得投资意向,收获了实际成效,且根据镇内现有的如樱桃、草莓、黑果等特色农业项目,水泥搅拌站、管厂、砖厂、咖啡烘焙等工业项目,碧海云天生态旅游、水南村研学旅游等旅游业项目,精心谋划了一批可以实现产业联动性强、产出效益率高、产业互补性强的优质项目,逐步推进三产融合,为石岘镇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4年石岘镇加快推进投资8个项目共计1.279亿元,且目前已完成5个项目的签约及企业注册落户。

  将农村基础设施作为重点工作内容,持续加快补齐公共基础设施等突出短板,精准施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积蓄新动能。

  2024年,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用于基础设施项目的投入,涉及3个行政村、镇区,共计6个项目,涉及水利、道路、管网等等方面,此些基础设施工程为民生事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也将有效提升周边居民生活品质,将“民生愿景”逐渐变成“幸福实景”,同时通过项目的实施可以更好的为周边群众提供交通便利、逐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畅通镇域内经济循环,从而吸引更多经营主体、保障现有经营主体以更好地支撑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有效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布局“好产业”鼓起“钱袋子”

  初夏,走进珲春市马川子乡南山村花卉种植基地,成片的牡丹花争奇斗艳,微风吹过,芬芳馥郁、此起彼伏,将乡村田园点缀成一幅迷人的风景画。

  南山村花卉种植基地占地面积20公顷,经过近两年建设,以田园旅游为主导,协同观光农业、生态养生于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初现雏形。花卉基地负责人曹保祥说:“花卉种植基地主要以销售切花为主,产品远销各地。作为绿色可持续发展产业,花卉种植起点低、见效快,对于保留乡村田园的独特风貌、建设美丽乡村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南山村,一处占地4000平方米的跑山鸡项目正在施工中。返乡创业小伙名叫梁成龙,看到村子变得越来越美,他决定回到家乡,开展“跑山鸡”养殖项目。今年5月,项目动工,计划年内完成一期全部内容并投入使用。梁成龙表示,希望通过发展乡村产业,帮助村民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在南山村电商服务站里,农民主播正在向网友热情地推介着自己的家乡,直播间里气氛热烈。南山村里的农副产品线上销售十分走俏。如今,这个电商服务站已形成帮种、帮收、帮销售“一条龙”服务,全面提升了农副产品的附加值。

  近年来,南山村依托地理区位优势,持续聚人气、兴产业,以花卉种植为载体,拓宽经营渠道,吸引更多游客参观游览;以电商发展为亮点,打造“南山电商村”,助力村集体增收,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利用边境村落户新政策,鼓励、吸引外来人口定居,推动特色产业发展。

  驻村干部卜林杰说:“为扮靓边境村,南山村全面规划产业布局,把发展基础打好了、视野打开了,群众的精气神就上来了,农民的‘钱袋子’也鼓起来了。”

  奖补政策激活乡村“庭院经济”

  庭院经济投入小、管护便捷,不仅可以给村民带来经济效益,还能美化居住环境,安图县万宝镇积极引导村民利用闲置空地,房前屋后零星地块,因地制宜打造庭院“小经济”,助力乡村“大振兴”,拓宽群众致富渠道。

  走进万宝镇永富村的小院,二十多只毛色红润的小鸡正在吃食。其中10只是今年五月镇里免费发放的鸡苗,还给了400元钱补助,不耽误农活的同时,又增加一份收入。“一只鸡能下100个蛋,这样每只鸡就能收入300元钱。”刁福香说。

  近年来,安图县万宝镇聚焦“庭院经济”发展模式,在各村掀起养鸡热潮。今年,累计投入资金8万余元,为脱贫户、监测户等重点人群发放鸡雏8500余只,预计年底每户增收3000元以上。“此外,新兴村和金化村的一般户也发展庭院经济,累计投资了6000余元,发放小鸡640余只。”万宝镇政府乡村振兴办主任刘思超表示。

  此外,万宝镇积极探索“庭院经济”发展新路径,与万宝镇蓝莓专业农场合作,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带动、群众参与”的方式发展蓝莓、草莓特色种植产业,免费发放果苗、提供技术服务,种植户还享受奖补,目前,万宝镇有80余户农户种植草莓。

  发展庭院经济有奖补,激发村民内生动力。目前,万宝镇500余户农民参与发展庭院经济,其中发展特色种植类250余户,种植面积达50000余平方米;发展特色养殖类270余户,养殖规模达8000余头(只)。

  “方寸地”变增收“致富园”

  延吉市朝阳川镇创新开展庭院+种养+金融+代言+帮扶的“庭院经济+N”新模式,促进脱贫人口增收致富。

  在朝阳川镇太东村,1000平的土地上种满了地瓜,绿色瓜苗在阳光的照射下“茁壮成长”。瓜地旁是一个鸡舍,里面的200只绿壳蛋鸡活泼好动,这里就是太东村种养结合的“庭院经济+N”新模式。朝阳川镇太东村党支部书记申东彪告诉记者,今年,太东村结合镇“庭院经济+N”发展模式,统筹推进集中养鸡和地瓜种植项目,将庭院经济纵深发展,确保每户脱贫户增收致富。

  太东村盘活村里的农户庭院、“小农场”、闲置空地等资源,于今年5月启动了养鸡+种植地瓜的新项目。实现收益后,预计每年能为18户脱贫户和监测户每户增收1000余元,还能带动村内农户灵活就业。“偶尔缺乏人手时会叫上我们这些老人帮忙,还给报酬,这对我们村民生活很有帮助。”太东村村民金明花对于村里创新开展的新项目赞不绝口。

  “庭院经济+N”模式即以庭院为基础,通过合理的规划和利用,充分发挥农村庭院资源,发展特色种植、养殖和加工产业,太东村只是朝阳川镇创新开展该模式的一个缩影。今年3月,朝阳川镇贯彻落实吉林省11条增收措施,打造“庭院经济+N”模式,在全镇首批十个村统一种植地瓜,让鲜活的农产品拓宽脱贫人口增收致富路,促进脱贫人口持续稳定增收。

  现如今,“庭院经济+N”模式已经打开了朝阳川镇创新发展的新格局,把“方寸地”变成增收“致富园”,也让脱贫户们的生活有了新盼头,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纠错】 【责任编辑:邵守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