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徐徐,边城珲春风景如画。踏上滨河路,满眼的绿意盎然,好似穿越一条绿色的隧道;渤海大街上,绿树掩映、鲜花盛开;东关路、龙源街上也各有景致,让人如行画中……
绿色,是珲春的底色,也是珲春人一直悉心呵护的亮色。近年来,珲春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道路,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限,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培育绿色生活方式,让绿水青山持续发挥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
打造城市风景带
道路景观是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现城市风貌的一张名片。
近年来,珲春市坚持规划建绿,合理布局城市各类绿地,因地制宜,大力推进公园、游园、广场等公共绿地建设,推动城市园林工作增绿提质。
珲春市民宋先生说:“在珲春生活了十几年,感觉珲春越来越美了,大街小巷各有特色、处处皆是景。特别是夜幕降临,华灯初上、霓虹闪烁,给城市平添了许多五彩斑斓和现代气息。”
“美丽桃花向阳开,清清河水门前流。花园城市跃然现,四季珲春画意浓。”说起对珲春绿色发展的感受,家住金夏小区的李先生特意创作了这首打油诗。他告诉记者,自己的创作灵感来自珲春城市建设实打实的成果,现在城市街道干净整洁,空气越来越清新,路边微景观一天一个样儿。
作为服务城市建设运营的市属国有企业,今年以来,珲春市城投集团园林公司秉持精细化管理理念,先后在市内主次干道、库克纳河沿岸等地,对绿化树木病虫枝、枯折枝及影响整体树形的杂乱枝条进行全方位修剪、整形,全面提升城区街路绿化景观效果,提高绿化树木观赏性。近期,园林公司抢抓有利时机,全面开展草花移栽工作。将一株株、一盆盆五颜六色的草花、木本花卉等陆续种植到市区主要街道、公园、广场等绿地、花池、花坛、花箱里,为广大群众打造美丽宜居的城市环境。同时,将绿化工作与环境保护、城市建设、文旅融合等工作有机结合,千方百计增加绿化面积,确保“绿不断线,景不断链”,打造花海景观,拓展城市绿色空间。
派发城市绿色福利
对于珲春人而言,有一种幸福叫做“我家门口有公园”。市民、游客的“享绿”体验不断提升,“绿色福利”更是触手可及。
每天傍晚,市民李先生都喜欢到龙源公园走一走,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看看河边的花草树木,遇上熟识的人聊两句,一天的疲惫也仿佛消失殆尽。
坐落在口岸大路与沿河街交会处的龙源公园,被誉为珲春市的“植物大观园”,是珲春的标志性公园,深受游客和市民的青睐。
龙源公园始建于1992年,2008年进行了扩建,占地面积31.9公顷。其中,水上面积11公顷、绿地面积14.4公顷。近年来,珲春市按照“一园多景”的原则,对园内绿化植物进行了疏枝整型,打造景观造型,补种植被1万多平方米,移栽各类花卉3万余株。如今的龙源公园,背景林美观通透,绿篱整齐美观,景观造型各异,实现了园林绿化观赏性、艺术性和功能性的有机融合。
龙源公园只是珲春市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2023年,珲春市完成绿化投资1410万元,栽植树木5290株、花卉55万株,播种5万平方米,完成绿道5.38公里,新增和改造提升绿地面积23.25万平方米,建设“口袋公园”3处、“小微绿地”3处。目前,珲春市已建成龙泉公园和龙源公园,迎宾广场、森林山广场、站前游园等35处大小游园广场,城市绿地率39.44%,覆盖率42.56%。
守护候鸟栖息地
在珲春敬信湿地,每年春秋两季,数以万计的候鸟都会来此栖息、觅食,为珲春绿色发展注入新活力。
近年来,为保护敬信湿地生态系统,珲春市坚持在发展中保护、保护中发展,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为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动能。
2013年,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保护地友好体系发起人解焱通过实地考察,与当地村民达成共识,放弃使用农药化肥,回归传统耕作方式,用候鸟留下的粪便代替化肥,帮助村民种出经济价值更高的“大雁米”。2015年9月,珲春市敬信镇九沙坪村护鸟队队长林魁成立珲春市“大雁米”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种植“大雁米”。多年来,在世界自然基金会、中科院等专家的帮助指导下,“大雁米”实现了稳产,成为敬信镇的“明星”产品,声名远播。
近年来,珲春市以全域旅游为统领,以乡村旅游提质升级为目标,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实施多元化推动、特色化建设、差异化互补、产业化发展、规范化管理,持续推动生态农业、农业观光、乡村民宿、特色民俗村等特色乡村旅游项目,在创新谋变中打造生态优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新引擎,将绿色产业做得风生水起。
扬生态环保风帆,踏绿色发展征程。从增绿添绿治污防污到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珲春正饱蘸绿意盎然的生态笔墨,将美丽生态画卷挥毫绘就。展望未来,珲春将强劲发力,精彩演绎“大美珲春,绿色崛起”的美丽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