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华秋沙鸭繁衍生息育雏忙-新华网
新华网 > 时政 > 正文
2024 05/27 14:51:57
来源:新华网

看!中华秋沙鸭繁衍生息育雏忙

字体:

  5月的长白山腹地,万物生发。嫩绿的树叶,柔顺的水草,清澈的溪水,一切生机勃勃。一巢又一巢的中华秋沙鸭雏鸭从高高的树上勇敢跳下,跟着鸭妈妈在溪水中自由欢快地觅食、嬉戏,尽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良好生态之美。

中华秋沙鸭雏鸭跳巢

中华秋沙鸭雏鸭跳巢

中华秋沙鸭雏鸭跳巢

  在吉林园池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头道白河支流和松江河林业有限公司松江河上游,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秋沙鸭雏鸭跳巢及浮水、潜水、觅食等生存技能练习和雌性亚成体探巢、入巢、出巢练习及觅食、栖息的生动有趣画面在同步上演。

  中华秋沙鸭3月初来此,4月初开始寻找溪流附近的人工巢或天然树洞繁殖,雌鸭日产一枚卵,同时拔下自己的绒羽铺巢盖卵,连续产10枚左右开始孵化。

  雄鸭完成交配后,就飞离繁殖地到别处觅食和换羽,只剩雌鸭孵化后代。

鸭妈妈带领雏鸭练习浮水

鸭妈妈在教雏鸭潜水

鸭妈妈为雏鸭做捕鱼示范

  卵化35天左右雏鸭破壳,再经过约一天的休整,羽毛风干后,在鸭妈妈的带领下,勇敢地从10多米高的巢中一个接一个地跳下,并通过彼此的呼叫,迅速集合,跟随鸭妈妈跳入溪流,开始了它们“鸭生第一课”——浮水、潜水、觅食、躲避天敌等生存技能练习。

  大约经过100天左右小鸭们就能独立觅食生活,6个月左右可跟随鸭群迁徙,2年左右成熟。其中雌性亚成体在成熟之前,就开始了探巢、入巢、出巢等繁衍技能训练,为早日成为鸭妈妈提前做好了功课。

鸭妈妈为雏鸭做预警示范

雏鸭训练后在水中倒木上休憩

鸭妈妈带雏鸭登岛休息

鸭妈妈带雏鸭睡觉

  吉林园池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资源科科长韩铭介绍说:“近年来,园池湿地保护区实施了一系列保护举措,为中华秋沙鸭撑起了‘保护伞’,保护区种群数量稳步提升。”

  “每年4月初始,中华秋沙鸭进入繁殖期,但其不会筑巢,只能选择天然树洞当做巢穴。现成的巢穴不好找,导致中华秋沙鸭的‘住房紧张’。因此,园池保护区工作人员为中华秋沙鸭量身定做了25个仿真人工巢穴,并在树下部缠绕了光滑的塑料布,有效防止了蛇类等偷食鸟卵行为。”韩铭说。

  韩铭介绍,他们还加强巡护监测。在秋沙鸭孵化期间,安排工作人员通过设备进行24小时远程监控,并结合人工巡护,基本杜绝了保护区内违法捕鱼的现象,保证了中华秋沙鸭充足的食物来源。

  “同时,我们利用‘爱鸟周’‘野生动物宣传月’等契机,组织管护人员深入林场、村屯及周边社区进行宣传教育,使周边群众爱鸟护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不断增强。”韩铭说。

  截至目前,今年来此停歇的中华秋沙鸭共有40余只,共有14个仿生巢和4个天然巢入住了中华秋沙鸭,已有5个巢成功完成了孵化,新跳巢幼雏数量达51只,其他巢穴的秋沙鸭正在孵化当中。

鸭妈妈觅食归巢

中华秋沙鸭亚成体在柔波里觅食

中华秋沙鸭亚成体在洗澡

中华秋沙鸭亚成体在柔波里觅食

  松江河林业有限公司资源处副处长关庆涛说:“2024年,我们制作并悬挂了10个中华秋沙鸭仿生巢。目前,辖区内共安装30个仿生巢,入巢率在70%左右。”

  “2021年至今,我们共安装3套监控系统14个高清交通专用半球摄像机,对辖区中华秋沙鸭重要栖息地、自然保护区等地的环境及种群栖息情况进行监测。2024年,我们又在仿生巢内安装了5台巢内监测设备,对中华秋沙鸭繁殖期进行全过程跟踪监测。为有效保护和监测中华秋沙鸭提供了科技支撑。”关庆涛说。

  “我们还在每个巢树下悬挂警示标识牌,公示报案电话,防止人为破坏。”关庆涛说。

  截至目前,该辖区已监测到的中华秋沙鸭稳定种群数量为100只左右,其中成鸭48只,幼鸭52只。

中华秋沙雌性亚成体在朝阳中休憩

中华秋沙雌性亚成体在水中石头上整理羽毛

中华秋沙鸭亚成体在休憩

  多年来,吉林省在中华秋沙鸭等濒危野生动物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据2023年统计,在吉林省繁衍停歇的中华秋沙鸭已有600多只,是5年前的1倍多。

松江河林业有限公司松江河上游中华秋沙鸭的栖息地

  今年以来,吉林省林业和草原局严格落实《中华秋沙鸭野外种群监测巡护制度》,积极组织 “两地十区十五站”开展中华秋沙鸭野外种群及其栖息地监测,继续开展全省迁徙水鸟同步调查,进一步摸清迁徙水鸟种群数量和迁徙规律。扎实做好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收容救护、专项执法以及候鸟保护等工作。并积极发挥省市县打击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部门间联席会议制度作用,持续开展“清风行动”、网盾行动等专项执法活动,及时发现处置人为破坏干扰行为,切实保护了野外种群及其栖息生境安全。(文图:赵冷冰)

【纠错】 【责任编辑:黄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