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蛟河市“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对接仪式在市委会议中心召开,100名参加实践的蛟河籍高校大学生生和20余家单位参加了活动,这已经是蛟河市连续第七年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蛟河的“返家乡”系列活动,并不是一直这样“火爆”,从最初的“智胜未来”、“归故里”、“扬帆计划”,到如今的“返家乡”实践,也经历了相对漫长的探索和尝试,从最初的只有2人参加,到如今的130余名大学生报名、100名学生上岗,从自主谋划开展,到共青团系统主导、全市各个部门参与的全市性活动,蛟河市共青团用不懈的坚持和努力,为高校学子搭建起了成长成才的筑梦平台。
积极探索谋划,为学子创造实践平台。蛟河共青团一直将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吸引人才返乡、助力青年成长的重要举措。2017年,蛟河团市委与长春光华学院积极对接联系,研究制定了“智胜未来”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引入两名学生到团市委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岗位实践活动,拉开了校地合作的序幕。2020年,作为全国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试点,蛟河的“返家乡”实践活动已经初具规模,在参与的26名大学生中,更是有两名东北师范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的在读博士生,团市委获得了当年“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全国优秀组织单位。截止目前,共有600余名大学生参与了实践活动,蛟河团市委分别于2020年和2022年两次被团中央授予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
发挥组织优势,为学子拓宽活动平台。实践活动开展初期,团蛟河市委主要精力都投入到如何开发更多实践岗位,引导学生能在较短的实践期间,尽快融入到工作环境中。随着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大,活动体系的不断成熟,团蛟河市委开始谋划如何结合团的职能优势组织开展更多活动,累计利用和筹集资金100余万元,先后组织开展了“微心愿”“爱心冰箱”“关爱孤寡老人”“关爱留守儿童”等志愿服务活动,建立校地合作共建基地,吸引吉林建筑大学、长春光华学院到蛟河多次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围绕中心工作,利用高校优势资源,开展贫困户人居环境整治、乡村环境美化、支教等活动,得到了有关部门和各级领导的支持和认可。
立足区位实际,为学子搭建返乡平台。实践活动中,团市委充分整合蛟河优势资源,通过组织开展交流座谈、学习调研和体验参观等方式,向返乡和来蛟实践大学生介绍蛟河特色农业产业、历史文化元素、自然资源条件、现有优惠政策,引导广大学子积极宣传蛟河、投身建设蛟河,截至目前,已有10余名参加实践大学生通过公务员考试、基层专干招聘等途径回到蛟河,为蛟河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一些在读参与实践的大学生,积极对接学校与蛟河的校地合作共建,吉林建筑大学、北华大学、长春光华学院等多个省内院校与蛟河建立了合作关系,在寒暑假多次来蛟开展三下乡等实践活动。
大学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共青团服务青年成长成才、助力蛟河振兴发展的有力举措,团蛟河市委将不断夯实实践基础,探索创新举措,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全身心地投入到“奋斗之年”的共青团工作当中去,在新征程上阔步前行、接续华章,为蛟河振兴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