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新观察·聚焦2024长春两会丨奋进求成 率先突破——七大亮点看长春振兴新实践-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4 01/11 11:25:08
来源:新华社

吉林新观察·聚焦2024长春两会丨奋进求成 率先突破——七大亮点看长春振兴新实践

字体:

  新华社记者姚湜、赵丹丹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长春市承压奋进、克难求成,启动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攻坚行动,高质量发展、可持续振兴迈出坚实步伐。

  正在进行的长春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回顾2023年工作,亮点频出;代表委员建言献策展望新年,信心满满……长春正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不断开创振兴发展率先突破新局面。

  ——看发展:全力以赴“拼”经济

  2023年,长春强化经济精准调度,及时出台稳增长政策,开展万人驻万企,预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200亿元、增长6.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76.5亿元、增长25.4%,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质量效益同步提升。

  工业稳中快进。一汽在长生产整车156万辆,完成产值3165亿元,分别增长14.6%和11.9%。中车长客中标国内年度最大地铁订单,时速200公里以上高速动车组首次出口欧洲。汽车、装备制造、光电信息产业产值实现两位数增长,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7500亿元、增长 8.5%。

  消费加速回暖。出台促消费一揽子政策措施,房地产、汽车交易中心建成投用,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5%,新车销量增长47.7%。成功举办汽博会、农博会、电影节、航空展等活动。升级打造冰雪新天地,新雪季接待游客将突破5000万人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100亿元、增长12%。

  投资稳定增长。开展春秋季项目大巡检,建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1286个,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5%、技改扩能投资增长7%。

  “提振经济就要加快、提速、前进。”长春市人大代表,朝阳区委副书记、区长许军说,2023年,朝阳区在长春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落实吉林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主动承接市委关于推动长春全面振兴率先实现新突破的各项目标任务,2023年一年来全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837.7亿元,同比增长7%;本级财政收入10.4亿元,同比增长20%。经济总量始终保持城区第一,整体经济形势回升向好,工业转型步伐不断加快,项目建设全面提速,商贸服务业稳中有进。

  展望新的一年,2024年,朝阳区将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总基调,力争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7%、社零额增长12%、本级财政收入增长10%的经济发展目标,为长春振兴发展贡献力量。

  ——看潜力:着力培育发展动能

  创新体制机制实现重塑,2023年,长春召开全市科创大会,成立科技成果转化战略合作委员会,地校院企全方位参与,创新引领产业发展新格局初步形成。组建未来科创集团、人才集团,设立未来种子基金,以长兴基金为母基金发起设立各类基金28支,投资项目145个。建成吉林大学概念验证中心、14个市级中试基地和8个科技产业园区,科技成果本地转化2050项、增长 141%。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增长近2倍,“专精特新”企业达到1452户。长春市在全球科研城市排名跃升到第31位。

  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确立“3转、4强、7新”现代化产业体系,出台实施支持汽车、光电、医药、文旅等专项政策。

  光电信息产业集聚发展,长智光谷、光电信息产业园二期竣工,“吉林一号”卫星在轨运行108颗,建成世界最大亚米级商业遥感卫星星座。

  新能源产业加速培育,大力发展风能、光伏等清洁能源,新能源总装机容量达到81.3万千瓦,加快布局氢能“制储运用研”全链条应用场景,比亚迪储能、“新能源+增量配电网试点”等一批重点项目加速推进。

  数字产业不断壮大,算力中心、数据交易中心、大数据深加工基地建成启用,华为吉林区域总部加快建设,556户工业企业完成智改数转,长春市获批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57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7.8%。

  “创新是发展的底色,更是底气。”长春市人大代表、长春新区管委会主任徐勇说,2023年,长春新区创新动能,持续增强主要经济指标保持较快速度增长,呈现出发展速度快、潜力大、后劲足的良好态势。在2024年,长春新区将承担起长春市关于北湖未来科学城和永春现代生物医药城“双城”建设任务,围绕落实吉林创新型省份和长春国家区域创新中心建设,持续深化与高校院所协同创新合作,并将多方链接资源,全面打通科技成果的规模化、产业化和市场化通道,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力争今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900家,‘专精特新’企业突破500家,引育各类人才万人以上。”徐勇说。干部群众信心满满。

  ——看基础:加快农业农村建设

  2023年,长春农业生产再获丰收。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稳定在2500万亩,在全省率先建成10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保护性耕作达到1100万亩,克服局地洪涝灾害影响,粮食产量达到254.91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肉牛发展到165万头。农业总产值完成1002亿元、增长5%。

  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壮大。聚焦“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做好产业增值文章。认养一头牛、中粮油脂、佐丹力等56个重大项目加快建设,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73户,农产品加工业规上产值实现700亿元、增长10.6%。

  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新建修缮农村公路3913公里,完成国土绿化51.3万亩,绿化美化村屯1300个,农村改厕1.38万个,1071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实现24小时稳定供水,打造“美丽乡村”示范带6条、“千村美丽”村204个。

  公主岭作为长春国家农高区的承载地,备受各界关注。“刚刚过去的一年,长春市农业发展成果喜人。”长春市人大代表,公主岭市委书记、市长赵师骐说,农高区启动建设以来,一个个项目建设热火朝天。现代玉米种业产业园、先正达中国春玉米研发中心、种质资源库、国际种业研发中心、鸿翔种业加工厂、健康食品产业园、肉牛产业融合示范园、肉牛屠宰加工基地……截至目前,农高区已设立院士工作中心3个,与中科院、中国农科院等19家科研机构共建科研平台45个,开展科研合作51项,实施试验示范技术38项。

  “报告内容丰富,目标任务明确,措施有力,符合长春发展实际。”长春市政协委员、长春皓月清真肉业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徐少玉长期关注农业农村发展,从报告中看到,今年长春市将着力打造肉牛、生猪、肉鸡等特色产业集群,推动皓月肉牛食品产业园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他感到非常振奋。“肉牛市场需求巨大,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可切实带动农民致富增收。”徐少玉委员表示,将立足本职工作,履行好委员职责,全力以赴助推肉牛产业发展壮大。

  ——看改革:营商环境日益优化

  2023年,长春市营商环境日益优化。出台《长春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政务服务事项平均办理时限压缩至4.2天,行政许可事项即办件占比达到40%,惠企利民政策直达做到全覆盖,城市综合信用指数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新登记经营主体28万户,3户企业上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3%。

  重点改革扎实开展。巩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成果,完成国有资产清查,盘活存量资产68.5亿元。推进开发区改革,31个开发区优化整合至21个。启动财政体制改革,将部分市级税收单列企业下放给区级,部分市级独享税种调整为市区共享。扎实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农村集体资源资产流转成交额实现翻番。完成市、县两级国防动员体制改革任务。

  对外开放逐步扩大。成功获批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支持城市,开通长春至莫斯科TIR跨境公路货运线路,龙嘉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500万人次,航班量、旅客量恢复率均位列国内千万级机场之首。出口额增长50%,进出口结构明显优化。出台全市统一的招商引资政策,务实有效开展各类招商活动,签约项目955个,开工(开业)项目872个,引资额增长30%。

  “长春市的营商环境正越来越好,‘放管服’、‘零跑代办’、特事特办、急事快办、难事易办,服务的氛围愈加浓厚。”长春市人大代表,长春市双阳区委副书记、区长张明说。长春市各城区开发区相关负责人纷纷表示,2024年,各地区将继续深化“万人驻(助)万企”行动,精准推动惠民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千方百计为企业松绑纾困;开展“法治体检”进企业、开通“公证助企直通车”,构建亲不逾规、清不远疏、公正无私、有为有畏的新型政商关系。

  ——看环境:加强城市建设管理

  2023年,长春市城市规划更加完善。完成长春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6个县级总体规划和104个乡镇规划,着手编制北湖未来科学城、永春现代生物医药城“双城”规划,完成轨道交通线网等26个专项规划,城市空间规划体系基本形成。

  城市建设不断加快。轨道交通8条线同时在建,6号线热滑试车,4号线南延开通。长双快速路、石头口门绕越线、河东路延长线、世纪大街快速路四环主线实现通车。打通断头路、卡脖路27条。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

  城市管理日益规范。深入推进交通综合治理,点线面系统施策,学校、医院、商圈周边通行效率平均提高10%,高峰拥堵指数下降20%。扎实开展“走遍长春”行动,整改市容问题10万余个,拆除违法建设4500处。

  生态质量明显提升。认真开展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空气质量连续两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治理修复历史遗留矿山267公顷。生活垃圾全部资源化利用,首次实现零填埋。

  长春市政协委员、长春市建委墙材中心主任郑剑表示,切实感觉到长春正在越变越美,市容市貌更整洁、文化内涵更丰富、旅游品牌更突出。“在长春,54、55路有轨电车,桂林路、水文化生态园等热门打卡地建设得越来越好,迎合了当前的‘CityWalk’这种潮流经济。”郑剑说,作为政协委员,也建议长春下一步能增加更多特色项目,如城市跑步社群、遛娃家庭出游路线图、都市打工人周末打卡点等,将会带动更多消费热潮,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看保障: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长春市基本民生保障有力。2023年初确定的50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0.4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6万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速。实施高校毕业生租房和生活补贴政策,大学生留长10.3万人。连续第19年上调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为3万名残疾人提供基本康复服务。发放困难群众救助金15亿元。改造老旧小区447个、棚户区7093户,筹集保障性住房1万套。确权未登记房屋1030万平方米,做法入选中央主题教育典型案例。

  社会事业不断进步。新建改造公办幼儿园39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8000个。“强师计划”引进优秀教师876人,超过去3年总和。10所公参民学校转公,汽高专顺利升本。北京安贞、浙大妇产2个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项目获批建设并提前开诊。全市患者门诊、住院次均药费分别下降14%和18%。集采药品耗材增加107种,为群众减负19.3亿元。开展4000场文化惠民活动。推进南广场、商埠地等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国家卫生城通过复审,全国文明城复牌。成功举办首届市运会、马拉松等赛事。

  “去年,长春市确定的50项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呈现出基本民生保障有力、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的良好势头。”长春市政协委员、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教授贾玉娇深切感受到了政府切实保障改善民生带来的阵阵暖意。她认为,今年的新目标聚焦在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提高群众健康水平等,更能为群众增加“幸福砝码”。

  “听完报告,第一个感受是振奋。整个报告对老百姓关心的问题都有回应,特别是涉及到民生这一块。”长春市政协委员、中国吉林网首席记者越明说,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高群众健康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文体事业,老百姓的期盼在报告里都有体现。

  ——看治理:工作务实有效

  2023年,长春市本质安全水平切实提高。开展安全生产百日攻坚,实施12个重点领域源头治理,解决440万电力用户表后端安全管理空白问题,累计为居民免费改造燃气阀管灶192万户,实施道路坡改平1285处,修复3569栋高层建筑消防水系统,三无住宅电梯动态清零。压实三管三必须责任,厘清所有行业门类管理边界,全市上下齐抓共管局面形成。有力应对榆树百年一遇特大洪水,人员零伤亡,灾后恢复重建全面完成。

  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长春市获评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切实增强市长公开电话受理办理能力,及时推动解决一大批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信访积案化解率达到99.3%。

  “回首2023,心中感慨万千。”长春市人大代表,榆树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威说,“2023年,榆树遭受了严重洪涝灾害,但在省市的坚强领导下,我们坚持‘一个中心、四个强市’发展战略不动摇,砥砺奋进、攻坚克难。2024年,我们将以‘保粮兴粮’为基础,播种面积要稳定在560万亩以上,扎实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黑土地保护利用工作,集成推广应用良种、良田、良技、良法,写好‘粮产、粮贸、粮食’融合发展文章。”(摄影:邵守志、唐成卓、许畅、颜麟蕴、张楠)

【纠错】 【责任编辑:黄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