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县域共青团组织改革走深走实,共青团蛟河市委通过“三聚焦”,着力在提升团的工作力量、延伸基层组织体系、凝聚带领青年团员等方面夯实赋能,让共青团成为广大青年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贴心组织。
聚焦基层组织阵地,夯实团的工作基础
持续激发“两新”团组织服务力。团蛟河市委扎实推进团建基础工作,积极发挥团组织桥梁纽带作用,织密两新团组织的覆盖网,2023年,新成立非公企业团组织20个,社会领域团组织128个,同时为破解非公企业团支部空心化症结,研究制定下发了《关于开展非公领域团支部联建共促力量提升专项活动的实施方案》,通过由多带少、以强带弱的方式激发团组织活力,增强了团的组织力和凝聚力。
持续提升“青年之家”创新力。团蛟河市委立足团情实际和青少年发展需求,坚持“线上+线下”一体化建设模式,依托基层党建活动室、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等工作阵地,实现蛟河市青年之家乡镇(街道)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市22家线上青年之家均以建成实体阵地,开展活动总计1004场,签到人数达到19001人次。
坚持发挥红色资源的引领力。依托蛟河市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拉新战斗”“王峙纪念碑”等红色遗址,不断夯实党团队育人链条基础,在“五四”“七一”等时间节点,以讲述红色革命故事,重温入党誓词等教育形式,2023年带领蛟河市青少年开展实地教育实践3次,充分让青少年进行沉浸式精神洗礼。
聚焦人员队伍结构,增强干事创业力量
构建“1+2+3+4”工作力量体系。团蛟河市委坚持党管干部原则,主动争取党委、政府支持,本着“专职干部要配强、挂职干部要管用、兼职干部要配优”的理念,在已配齐5名行政编干部的基础上,配备挂职副书记1名,兼职副书记2名,挂职干部3名,兼职干部4名,极大增强了团市委机关的工作力量。
拓宽校地交流共建渠道。实施改革工作以来,返家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发布实习岗位62个,累计招募307名大学生投身到文明创建、乡村振兴等工作中去。举办“奋进新时代,一起想未来”主题实践活动,邀请清华大学电子系11名校生来蛟,通过实地走访与座谈交流,对本地区位优势、特色产品、红色资源开展实地调研。邀请长春中医药大学10余名师生来蛟河参观交流,为大学生搭建实践和发展平台,吸引大学生返乡创业就业。
进一步规范团员发展程序,科学设置工作目标。
团蛟河市委建立常态化的团教沟通协调机制,加强团教协作力度,与教育局建立工作协调机制,定期协商研究工作,形成团教资源共享、阵地共建、工作共推的良好局面,同时严格落实入团标准和程序,严把团员发展“入口关”“质量关”“素质关”,制定《蛟河市学生入团标准(试行)》,建立和落实推优入团、积分入团、评议入团制度,把思政课考评优良、8学时团课学习、年度20小时志愿服务等作为入团必备条件,切实做好团员发展全流程,推动蛟河市团员发展工作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
聚焦青年所思所盼,全力服务青年成长才
引领青年学深悟透“新思想”。依托“三会两制一课”制度和“青年大学习”网上团课,带领全市838个团支部全部完成团员和青年主题教育“思想旗帜”“坚强核心”“强国复兴”“挺膺担当”四个专题的学习。
搭建青年创业筑梦新平台。组织蛟河市青年电商创培训练营,吸引了155名青年创业者参与学习,组织青年群体参与电商直播销售员培训班11期,累计培训659人,同时整合域内青年网红人才,开展直播助农活动,累计销售105.8万元。举办“我为蛟河代言”青年短视频大赛,征集参赛作品共300余条,抖音、快手平台“我为蛟河代言”话题浏览量达426.4万次。
营造青少年成长成才新环境。举办蛟河市“培育爱国主义情怀·助力乡村教育振兴”支教活动,组织吉林建筑大学“学习筑梦”支教团21名师生在黄松甸镇双山小学驻村支教10天,为40余名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提供课外辅导。围绕青少年权益维护,联合市法院、市检察院等部门,共同开展法治理论宣讲进校园10余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