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万物萧瑟。但在珲春市的乡镇村庄,却是另一番景象:冬闲人不闲,家家户户忙着致富增收,有的农民在温室采摘蔬菜,准备拉运到市场、超市销售;有的在线学习农业科技,给自己“充电”;有的在谋划着新一年的产业发展……农民的小日子在忙碌中越发红火起来。如今的珲春,田间地头传统农业生产的印迹正在逐渐褪去,特色富民产业呈现出遍地开花的喜人局面。
近年来,珲春市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不断强优势、补短板,集聚生产要素,培育发展动能,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让美丽乡村生机盎然。
特色种植强产业
日前,记者来到珲春华瑞参业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人参皂苷的香味在空气中弥漫,产品展示区内人参米、人参酒、人参酸枣仁片、人参护肤霜等各类人参产品琳琅满目。公司董事长金立华告诉记者,通过与高校院所合作,华瑞参业研发了人参系列保健食品、护肤品、日用品等200余款产品,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还远销新加坡、俄罗斯、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
华瑞参业只是珲春市高质量发展中药材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珲春市以提高单产、改善品质,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为目标,通过政策扶持、科技推广、龙头带动、典型示范等举措,着力培育和发展以食用菌、中药材为主的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旺、富农增收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据统计,2023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2390公顷,总产量约3800吨,产值约9000万元。其中,农田参种植面积300公顷、林下参种植面积2000公顷,全市人参产业总产值达3亿元。食用菌生产总规模达3022万袋,总产量达1.8万吨,产值约1.8亿元。预计全市园艺特产总产量达8.23万吨,产值约4.47亿元,同比增长6.4%。
如今,以人参和食用菌为代表的农林特产业正成为珲春乡村振兴和兴边富民的新亮点。
农旅融合富村民
走进敬信镇防川村,飞檐翘角、青瓦白墙,古韵十足的朝鲜族传统民宿与古老的石磨、充满寓意的水景墙、泥瓦稻草砌成的围垣相得益彰,干净整洁的水泥路直通农家小院,一派美丽祥和景象。
过去的防川村,曾是无人问津的落后小山村。如今,防川村依托区位、资源、生态、人文等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通过“村企联建”,建设了景点景区、宾馆饭店、游客中心和商业街等,实现了村民、村庄、企业互利共赢。
近年来,珲春市积极整合自然生态、历史人文等资源,着力推进乡村旅游与现代农业、美丽乡村与生态文明建设有机融合,逐渐形成了“一乡一品”发展格局,实现乡村旅游差异化、个性化、特色化发展。
在马川子乡长流园稻田生态观光旅游区,现代农业、运动休闲、乡村度假有机融合,游客既能体验农耕文化,还可以感受田园乐趣;在密江露营基地,山清水秀,空气清新,让游客陶醉其中、流连忘返;在英安镇双新村焦家黄桃采摘园,游客既可以欣赏田园风光,还能享受采摘的乐趣……
近年来,珲春市乡村旅游目的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农民增收、城乡资源交换、农村经济结构转型提供了新动力。
棚膜经济助振兴
日前,记者来到英安镇双新村的草莓大棚,目之所及尽是绿意葱茏,草莓秧长势良好,村民们或忙着压枝、或忙着洒水,现场一派繁忙景象。
双新村党支部书记金明龙告诉记者,双新村以种植大樱桃、葡萄、草莓等水果,以及白菜、油菜、茼蒿等有机蔬菜为主,构建起了集果蔬栽培、休闲采摘、旅游观光于一体的大棚园区,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带动附近村民共同致富。现已建设水果大棚40栋,种植了葡萄、李子、黄桃、草莓等水果。每逢采摘季,游客络绎不绝,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致富增收。
双新村只是珲春市扎实发展棚膜经济的典型代表。近年来,珲春市积极落实“全省百万亩棚膜工程”建设任务,以“繁荣农村、优化结构、富裕农民”为目标,不断挖掘农业农村潜力,创新举措,加速推进棚膜蔬菜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进程,推动全市棚膜经济蓬勃发展,为村民增收和村集体经济壮大开辟了新路径。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治本之策。珲春市将加快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积极延伸和拓展农业产业链,大力培育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在“希望的田野上”绘就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美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