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今年是关键之年。7名新华社年轻记者扛起相机,背起行囊,深入白山松水九个脱贫县、十多个脱贫村。从田野间绿浪滚滚行走到大地一片金黄,他们下水田,进羊舍,入农家,坐炕头……与老乡们面对面,聊丰收,话致富,谈振兴。用笔尖和镜头讲述村民老乡所思所想所盼,记录一个个村庄“美起来”“活起来”“热起来”的新图景。
新华网长春11月20日电(记者李双溪、宋心平)大安市安广镇永强村一间羊舍里,膘肥体壮的羊闲适地散着步,咩咩的叫声此起彼伏。羊舍的主人郑德庆是省城一所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大学生,返乡创业当起了“羊倌”,现在养殖规模达到了2500多只。
“这几年,村里大力发展产业项目,吸引年轻人回村。像郑德庆这样的大学生越来越多了。”永强村“85后”党支部书记邵广宇说。
10年前,永强村还是一个贫困村,泥泞的村路、破旧的泥草房……一到晚上,村里黑漆漆一片。这样的生活,没有哪个年轻人愿意回来。
近年来,随着脱贫摘帽,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洁划一的村路、统一设计的院墙,家家户户新建了瓦房……
“我们回来是因为村里的环境好了,带孩子方便。”从成都打工回来的赵明说。去年,他与妻子回村里生育二孩,并在家里养了300只羊。“孩子大了,就在村里上小学,村里还有驻村干部做课后托管,给孩子辅导作业。”他说。
在年轻人的带动下,村里现在规模养羊户已经有20多户。随着养殖规模越来越大,场地扩建、清洁环保等问题也提上日程,村里开始筹划建设养殖小区。
“这里是羊舍、那里是运动场、那边是粪污处理池……养殖小区将建设61栋圈舍,保守估计可养5万只羊。”邵广宇指着工地自豪地向记者说。在他身后,钩机、铲车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作业,整个园区已初见雏形。
产业兴旺,还吸引了城镇青年到村里打工。在永强村一家滴灌带加工厂里,机械轰鸣,工人姜南正在将回收的旧滴灌管压碎成颗粒。他过去在镇上做物流,“两年前,听说永强村里开了滴灌管加工厂,工作稳定月薪4800元,就来到这里。”姜南说。这个工厂是永强村新办的企业,邵广宇看准全市正在推广“水肥一体化”需要大量滴灌管的契机,投资了一条生产线,年产值400多万元,带动就业50多人次。
“村里还有做养羊经纪人、西瓜经纪人、酸菜加工等各种生意的年轻人。过去回村是吃苦奉献,现在是寻找商机。”邵广宇说,他会经常和村里的年轻人一起开会,碰撞致富思路,谋划创业项目。
“现在让我回城我都不去了。”郑德庆笑着说。
策划:翟伟 褚晓亮
监制:郎秋红 王健民 黄维
记者:李双溪 薛钦峰 唐成卓 颜麟蕴 李典 宋心平 赵石乐
海报:徐畅
新华社吉林分社 新华网 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