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今年是关键之年。7名新华社年轻记者扛起相机,背起行囊,深入白山松水九个脱贫县、十多个脱贫村。从田野间绿浪滚滚行走到大地一片金黄,他们下水田,进羊舍,入农家,坐炕头……与老乡们面对面,聊丰收,话致富,谈振兴。用笔尖和镜头讲述村民老乡所思所想所盼,记录一个个村庄“美起来”“活起来”“热起来”的新图景。
新华网长春11月20日电(唐成卓、李典)10月中旬,白山市靖宇县珠子河村的蓝莓果园中,每天都能见到村支书付国明的身影。尽管此时已经过了蓝莓丰收的季节,但是付国明每天都会来这里对一棵棵蓝莓树进行照看。“再过一段就要给蓝莓树越冬了,这段时间可大意不得。”付国明说。
珠子河村位于长白山西麓,松花江上游,河流汇聚,山岭绵延。由于耕地面积少且分散,粮食作物的种植受限,加之附近野猪频繁啃食农作物,导致粮食产量一直不高,村民们头痛不已。
“珠子河村位于江边,水质好,土壤偏酸性,适合蓝莓生长。野猪不吃蓝莓树苗……”2016年,在村党支部的带动下,珠子河村开始种植蓝莓。由于蓝莓种植周期长,要四五年进入丰果期时产量才会稳定。虽然干劲十足,但付国明心里还是有些不踏实。直到当年夏天,看到一颗颗蓝莓果实挂上了枝头,付国明悬着的心才逐渐放下。
每到盛夏,珠子河村果园中绿意葱茏,空气中弥漫着蓝莓的清香。绿叶映衬间,不到一人高的蓝莓树上,一串串蓝莓果实饱满圆润,宛若一颗颗“蓝宝石”。这是珠子河村一年中最热闹,也是村民们一年中最忙碌,最幸福的时刻。
“过去每年种植玉米和大豆能收入1800元,今年种蓝莓已经收入了9000元。摘果后也有村里牵头销售,不愁卖不出去。”珠子河村村民刘敏说。
为了同蓝莓产业错峰发展,这几年村里又种上了蓝靛果。由于蓝莓和蓝靛果果肉皮薄、保鲜期短、不易运输,村上建设了气调冷库,专门用于冷藏蓝莓和蓝靛果,延长果实的保鲜期,减少农产品集中上市带来市场冲击,提高村民收入。
2018年,该村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如今,蓝莓果已经成了珠子河村的支柱性产业。蓝莓和蓝靛果种植面积1500亩,亩产量超1000斤,村民人均年收入23000元。珠子河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蓝莓村”。
“收入高了,村民们都很开心,但村上的蓝莓产业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付国明说,未来要走提质增效的路子,进一步优化品种,继续增加村民收入。
策划:翟伟 褚晓亮
监制:郎秋红 王健民 黄维
记者:李双溪 薛钦峰 唐成卓 颜麟蕴 李典 宋心平 赵石乐
海报:徐畅
新华社吉林分社 新华网 联合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