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长春10月16日电(记者周长庆)“流淌的文化记忆”——刘雁宾东北流域文化影像展,10月15日在吉林省汉兴美术馆(长春水文化生态园12号楼)开幕。
本次展览由吉林艺术学院、白山市委宣传部与吉林省广播电视艺术家协会共同主办。展览以图片、影像等形式集中展示了刘雁宾近40年来行走东北江河的所见所闻、东北流域沿岸风情和民族民俗故事。展陈作品包括《松花江日记》《鸭绿江纪事》《长白山神韵》等100余部 (集)。
位于长春水文化生态园12号楼的吉林省汉兴美术馆
刘雁宾是吉林电视台高级记者、导演、制片人,现任吉林艺术学院东北民间艺术研究中心特聘教授、吉林省松花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等。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他带领团队有计划地深入松花江、嫩江、图们江、黑龙江、乌苏里江、牡丹江、辽河等流域广大地区,以朴实的纪实手法和独特的镜头语言,进行系统性的文化抢救、历史亲历者访问、影像编撰和遗存史料整理等工作,是我国用纪录片、影像志方式记录和研究东北流域文化的代表性人物。其代表作、系列人文纪录片《松花江日记》《长白山神韵》多次在央视播出,并被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后者还被纳入文旅部国家文化资源共享平台。他编撰、导演的作品多次在国际、国内获奖,是国内唯一获得欧洲广播电视联盟大奖的中国纪录片导演,被评委会专家及国际媒体誉为“中国渔夫”。
刘雁宾在开幕式上致辞
2019年,刘雁宾将毕生成果——1208盘影像带、摄录设备、相关资料,悉数转赠给他任教的吉林艺术学院东北民间艺术研究中心,建立了东北流域文化影像资料库。他还主持完成了纪录片《东北西北行——寻找北方渔猎部落》,并将自己行走江河40余载的心血感悟,著述为《人文松花江》《全景鸭绿江》。
作为一位江河行者,刘雁宾用他独特的镜头语言,著述了东北流域文化的源远流长,“择以良水,得以文明”不仅是他积跬步、行千里后的总结凝练,更是其纪实影像所传达的文化内涵。本次展览以“流淌的文化记忆”为主题,从江畔出发,领略东北辽阔雄壮的北国风光,以及这片热烈而深沉的土地上孕育出的飒爽英勇的东北儿女。人们可以透过刘雁宾的镜头对东北流域文化直观、全面的了解,探讨江河背后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从而促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助力东北文化振兴。
刘雁宾(中)与当年《松花江日记》主创团体的专家曹保明(左)、邴正合影
开幕式上,特邀石光华、尤忠美、包朝格柱、满都拉四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对代表性非遗项目进行了展演:高亢的萨满神歌表现了松花江畔满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赫哲族的曲艺说书形式“伊玛堪”展现了松花江下游赫哲族的民俗风情,蒙古族的“乌力格尔”和“呼麦”技艺将整场活动推向高潮。他们在音乐中表达了对东北流域文化的共鸣与感激之情,展现出东北流域文化独特而鲜明的文化特征。
朱立春介绍蒙古族民间艺术家满都拉的国家级非遗艺术“呼麦”
有关专家学者及纪录片主创团队还围绕本次展出的纪录片及东北流域文化展开了研讨。大家对刘雁宾的文化贡献给予充分肯定,并探讨了东北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为东北文化振兴建言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