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悠万事,民生为重。近年来,珲春市坚持把民生工作当作重中之重,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大力开展教育惠民质量、文明宜居品质、优美生态环境、社会兜底保障、基础设施便民等八大提升行动,及时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就业就是民生之本。今年以来,珲春市坚持就业优先战略,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帮扶重点群体就业,加大援企稳岗力度促进就业创业,让群众端稳端牢就业“饭碗”。先后开展了“春风行动”“职引未来就在珲春”“农村劳动力转移专场”等线上线下招聘会172场次,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桥梁,全力保障失业人员、就业困难人员、农村劳动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充分运用吉林省“96885吉人在线”、延边州人才网、“珲春市人才交流中心”“珲春就业创业”公众号和视频号等官方公共就业平台,为500余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布岗位信息6200余条。赴东北电力大学、吉林建筑大学等省内7所高校开展人才回引行动,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共发放30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新增1280名城镇就业人员,转移近9000名农村劳动人员。
就业打基础,社保强保障。社会救助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础防线,是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今年以来,珲春市不断强化兜底保障政策落实,按照从快、从优、从实、从严的原则,强化重点群体就业支持,用心解决好老、幼、孤、残等困难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全面落实城乡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各项政策,不断扩大基本养老、医疗、事业等保险覆盖面,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发放5300余万元各类救助资金,兜住、兜准、兜牢、兜实民生保障底线。
教育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支撑,是增进民生福祉的有力保障。近年来,珲春市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为首要,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主线,积极营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促进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深入落实“双减”政策,投入7400万元完成全市校园消防提升工程,实施五幼、五小、一中东校区等工程建设,年内投入使用;延边大学珲春校区专业设置扩展至39个,其中研究生专业11个。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疗医保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近年来,珲春市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作为工作目标,持续深化医疗卫生体系改革,加大投入力度,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医疗卫生服务持续完善,切实增强群众的健康获得感。新建了9所乡镇卫生院和4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形成了集健康教育、预防、保健、康复、基本医疗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体系,实现了80名村医对107个行政村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推进“互联网+健康医疗”实现远程医疗全覆盖。推进智慧医保建设,推进医保“全省通办”“跨省通办”,实现异地就医网上办理全覆盖。
环境就是民生,蓝天也是幸福。珲春市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积极开展生态环境专项整治行动,铁腕治理生态环境突出问题,落实落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让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通过深化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抓好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管控、深入推进碳达峰行动、规范入河排放口管理、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排查土壤隐患、复查复核绿盾点位等,高标准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黑土地保卫战、青山保卫战,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城市建设管理,惠及千家万户。今年以来,珲春市持续强化城市建设管理水平,积极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加强市容环境整治、绿化美化和市政设施维护,实施新安桥扩建、东关东路、滨河北街、雨污分流、老旧小区改造等工程建设,新增和改造提升绿地面积23.3万平方米,进一步提高城市形象品位。
道路排水系统改造项目即雨污分流,是一项提升城市品质、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民生工程。建成后,雨水通过雨水管道排入河道,污水通过污水管道接入截流干管排入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再排入河道,可有效提升珲春市的污水处理能力,防止污水对河道和地下水造成污染,既提升城市的环境质量、城市品位和管理水平,又改善城市人居及生态环境。截至目前,口岸大路、库克纳河两岸、沿河街、森林山大路、渤海大街、新安北路、河南街等八条道路正在按计划施工中,目前已完成污水主管线铺设16公里。
为不断提升人居生活品质,珲春市不断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精心举办全民健身消夏运动会、群众文化成果展演、边境马拉松等活动。中医院提标扩能、全民健身中心等工程建设,建成5个社区老年食堂和8个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大院,实现了乡镇、街道社区工作服务站全覆盖,更好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
一项项深得民心的举措,一张愈来愈结实细密的社会民生保障网,让更多群众享受时代发展的“民生大餐”。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休止符。珲春市将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项长期任务,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人民的生活更幸福、质量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