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田畴尽欢歌——珲春市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走笔-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3 09/21 09:29:52
来源:新华网

沃野田畴尽欢歌——珲春市推进乡村振兴工作走笔

字体:

  金秋时节,放眼珲春大地,一个个农业产业项目落地生根,一座座景色宜人的美丽乡村串珠成链,一户户农家小院儿充满欢声笑语……

  近年来,珲春市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突破口,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水平为着力点,发力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新格局,升腾起乡村振兴的新气象。

  壮大特色产业 唱响振兴之歌

  走进位于板石镇柳亭村的象山速生白鹅养殖基地,一栋栋整齐排列的标准化鹅舍映入眼帘,成千上万只白鹅曲项欢歌、振翅长鸣。

  “经国家认证,象山白鹅肉质细嫩、营养价值高。我们采取村民入股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庭院经济’模式统一销售,保价回收白鹅,实现村民稳定增收。”延边州交通运输局驻柳亭村第一书记张永龙告诉记者,今年,预计基地产白鹅2万羽、淡水鱼1万尾,年净产值实现60万至12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5个,每户入股村民分红2万元,增加村集体经济20万元,将带动10至20户领养象山白鹅村民增收1万元。

  柳亭村只是珲春市全力发展特色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珲春市立足实际,坚持科学规划,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全力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积极引导龙头企业、合作社、返乡创业人员发展黑木耳、绿色稻米、果蔬种植等富民产业项目。支持有条件的村屯利用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和水果,做大做强富硒苹果、苹果梨等产业。同时,大力推进苹果深加工、板石果蔬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推进稻渔综合种养,引进池沼公鱼、银鱼、鳜鱼等适合大水面养殖的肉食性鱼类,因地制宜发展冷水鱼集约化养殖。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在重点边境村开展林下经济先行试点,大力发展林下参、松茸、山野菜等特色林下产业。

  在抓产业项目促增收的过程中,珲春市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科技培训,推动一个个惠民项目落地实施,让农民的钱包鼓起来、脸上笑起来、日子美起来。

  发展乡村旅游 促进群众增收

  群山环抱、树木葱茏、溪水潺潺、民宿别致……置身于哈达门乡河山田园综合体,仿佛进入了一幅精致的工笔画中。

  很难想象,几年前,河山村曾是全市人居环境较差的贫困村。

  “最近几年,政府投入重金整治人居环境,不仅修建了户户通的村路,还在路旁栽种了各类树木和花卉。同时,加强河流治理,使头道河实现了水清岸绿。生态好了、环境美了,村里发展起了乡村旅游,村民们在家门口就吃上了‘旅游饭’,大家伙儿的腰包鼓起来了,日子越过越红火了。”河山村党支部书记赵金忠高兴地说。

  哈达门乡宣传委员李金龙告诉记者,哈达门乡以河山生态旅游项目为载体,深度挖掘山水优质资源,积极推进河山村沿线休闲度假、亲子游乐、生态采摘、特色餐饮等旅游项目,全力打造集观光、休闲、娱乐、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野趣公园,促进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珲春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极打造环境优美的人居环境精品村,培育观赏农业、野外寻趣、生态采摘、民俗体验、红色观光、休闲垂钓等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逐渐形成了“一乡一品”发展格局,实现乡村旅游差异化、个性化、特色化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培育文明乡风 建设宜居家园

  文明激发正能量,和谐乡村促振兴。近年来,珲春市以“千村示范”创建为载体,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通过以创扬德、以贤带德、以行润德,引导农民群众形成重视道德、争创先进、崇尚文明的新风尚。

  “现在家家户户都在争当‘星级文明户’,村民们的精气神比过去更足了。”马川子乡马新村党支部书记李大军告诉记者,自从“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开展以来,村民们热情高涨,文明新风尚在全村蔚然成风。马新村将积极谋划打造高品质、有特色、多样化的精神文化产品,改变村民精神面貌,奋力推进乡村振兴。

  窥一斑而知全豹。近年来,珲春市把“千村示范”创建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抓手,因地制宜对标“九有六无”创建标准,突出工作重点,切实改善村容村貌,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同时,鼓励各村实行“一约三制”(即村规民约、“门前三包”责任制、积分制、志愿服务机制)模式,不断调动村民参与示范村创建、人居环境整治、弘扬文明新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千村示范”创建为乡村振兴赋能。

  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珲春市奏响了农业强、农村美、乡风好的乡村振兴“交响曲”,一幅产业兴旺、乡村秀丽、乡风文明的美丽画卷,正在珲春大地徐徐展开。

【纠错】 【责任编辑:邵守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