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汽成立70周年特别报道 丨 向中国汽车工业开拓者致敬的重要时刻-新华网
新华网 > > 正文
2023 07/11 20:29:28
来源:新华网

中国一汽成立70周年特别报道 丨 向中国汽车工业开拓者致敬的重要时刻

字体:

  新华网长春7月11日电 70年前,中国汽车工业起步于长春孟家屯那片荒芜的田野上。在1953年7月15日,中国第一代汽车人将刻有“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的汉白玉基石耸立起来。之后,这些开拓者和建设者们仅用了三年时间,就建成了一座能够在流水线上进行大量生产的汽车制造厂,为我国的工业化筑起了坚实的平台。

  1956年,第一汽车制造厂(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前身)建成投产,“解放”牌卡车诞生,结束了我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随之而来的1958年“东风”牌轿车、1958年“红旗”牌高级轿车,直至中国汽车工业展开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一代代中国汽车人优化战略、传承创新,增强定力、抢抓机遇,鼓足干劲、力争上游,是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在升华,激励着人们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中笃行不怠、继往开来。

  7月15日,中国第一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一汽”)将迎来成立70周年的日子。这是向中国汽车工业开拓者致敬的重要时刻。

  “三年建一座厂”

  如果你站在70年前吉林省长春市的孟家屯,环顾四周,满眼尽是荒地,根本分不清东南西北。

  就在这里,中国汽车工业的开拓者只用三年时间就建成了一个现代化的、年产3万辆载重车的工厂——第一汽车制造厂,同时,建有公用动力、电讯、道路等配套设施。

第一汽车制造厂的早晨。新华社记者 刘恩泰摄

  在那个滴水成冰的寒冷岁月,为了在20多万平方米封闭的厂房里开展更大规模的冬季施工,建设者们决定采取用火车头取暖的措施。为此,当时的铁道部特地从全国各地调来8辆蒸汽火车头。随后,工地重新设计了管道系统,对蒸汽机车进行了改装,使滚烫的蒸汽输送到施工现场,有力地保证了冬季施工的顺利完成。

  一汽建成实际总投资6.087亿元,比原计划节省四千多万元。计划中的厂部办公楼、俱乐部和部分宿舍项目被压缩,结果厂办、党办、厂长和书记的办公室,生产调度、计划、财会等几十个职能处室东一摊、西一堆,分散得到处都是。

  这么大的工厂,职工开会、业余生活得有地方,为此,厂领导带领职工利用业余时间,以工地上剩下的砖瓦等材料,修建了一个简陋低矮的小会议室,一直使用到20世纪70年代末才结束。

  宿舍更是不够分,导致多人共用一个生活间,上厕所得排队,用煤气炉得抢……职工开玩笑:“我这是分了一张床”。

  “汽车长子”充满荣光,也历经艰难。那时,在物质极度缺乏,但精神却极度高涨的东北大地上,矗立起一片厂房,镌刻出一座丰碑,中国汽车人开始谱写传奇。

第一汽车制造厂工人住宅区。胥志成 摄

  “孩子怎么长大得都不知道”

  东风牌轿车试制出来以后,全厂立即掀起了大干“红旗”高级轿车热潮。时间短,任务重,大家打破常规,用“赶庙会”的方法,张榜招贤,“红旗”轿车2000多个零合件任务,不到几小时就被大家抢光。干部职工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于1958年8月1日试制出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

1959年,第一汽车制造厂试生产“红旗”牌高级轿车正在进行总装配。新华社发

  “白天干完活,晚上就在办公室或随便找个地方稍作休息,过一会儿又起来干。” 曾任一汽轿车厂厂长和一汽副厂长的范恒光回忆起造红旗的岁月,充满感慨,“当时一汽大概有两万名职工,分成上百个单位和部门,每个部门每个人都不分黑天白天地干活,所有人没有一句怨言。”

  有一天半夜,范恒光到制造底盘的车间看望工人们,他们都在厂房休息,过一会儿再去看时,发现原来的人都不在那里了,怎么回事?后来在二楼食堂通风筒那里找到了他们,因为外面天气冷,通风筒比较暖和,他们就蜷缩在那里和衣而眠,睡一会儿再接着干。

  为了节省路上的时间,很多住在市内的工人都自发搬到工厂里住,搭床、铺草垫子,自己带粮食。很多人说:“我每天都在厂里,孩子怎么长大得都不知道。”

  多数工人的早饭就靠自己带的粮食解决,但晚饭怎么办?夜战只发一张夜餐券,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发到,吃不到的就饿着肚子干活。一线生产工人这样,后方服务人员也这样,管理干部还是这样。

  机修车间工人胡年荣,在承接的热处理车间设备安装急需的18根镍铬矽耐热钢管的加工任务中,刻苦钻研,改进了刀具,提高效率50倍,提前完成了原来需要8个多月才能完成的任务。1956年2月7日,厂党委作出决定,号召全厂职工学习胡年荣的首创精神。

  “汽车精神”薪火相传,再接再厉。就是那时,在彻夜灯光不息、敲打声音不断的厂房里,涌动着一股力量,凝聚起一种精神,中国汽车人不断创造奇迹。

“一次伟大的迁移”

  “安庆路5号”,长春市一个很普通的地址,就是这么一个普通的地方生产出捷达、奥迪、宝来、高尔夫、速腾、迈腾等驰誉中外的汽车产品,这里是一汽-大众有限公司所在地。

德国大众和中国一汽联手创建中国最大的轿车生产基地,总装车间全部采用悬链流水生产线,生产线全长4000米,共有153个总装车位。新华社记者 刘恩泰摄

  在国内生产捷达车之前,“私家车”在中国还是一个遥远的概念。为加快发展轿车产业的速度,中国一汽和德国大众公司正式签约合作,其在美国威斯摩兰工厂的设备需要运回国内。

  为此,一汽先后派出98人赴海外负责把这些设备运回国内。“我们一天干10个小时,其他时间整理资料和笔记、开会、总结。”当时项目负责人崔明伟回忆,“当地的工作每人每天补助40美元,我们只有9美元。”

  整个拆迁工作从1989年开始,历时21个月,完成设备培训、试车运转、拆卸、包装及监督发运等任务,仅搬运回的技术资料就重达9891吨。

  由于长时间的海上运输,几乎所有的零件都生了锈斑,还能用吗?

  搬迁威斯摩兰工厂难度巨大。德国专家预言:拆了不一定能装上,装上不一定能运转,运转不一定能生产出合格产品,合格了不一定能达产……

  “就是用手抠也要把锈除掉。”德国专家低估了中国汽车人的决心和能力。“当第一次看到高大的焊装机器人动起的那一瞬间,所有人都被震撼了。”一汽-大众生产部原部长冯涛回忆,德国人也被眼前的一幕惊呆了,没想到看似毫无章法的一堆堆零件居然可以转动起来。

  “把一辆车做成一个品牌”。一套来自美国的旧设备,拿到一汽-大众继续工作20年,这条焊装线上共完成捷达车身2537777辆。

2004年12月7日,德国总理施罗德(右一)在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轿车二厂建成投产仪式上乘坐新款“开迪”轿车。当日,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轿车二厂在吉林省长春市正式建成投产。新华社记者 徐家军 摄

  回顾70年发展,中国一汽正是以“三年建厂”为起点,沉淀形成了艰苦奋斗、勇毅前行的创业精神,激励着一代代汽车人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伟大迁移”,创造了属于中国一汽,更属于中国汽车工业的奇迹。

  历经岁月变迁,中国一汽不忘初心,依然肩负着壮大中国汽车产业的“长子”责任,始终坚持学习、创新、抗争、自强,坚持发扬勇立潮头、永争第一的先锋文化,在物质、文化和精神上形成了时代先锋的卓越品质,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杰出代表。

  中国一汽成立70年,是向中国汽车工业开拓者致敬的重要时刻。(王劲松 刘新 牛连书)

【纠错】 【责任编辑:黄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