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高质量发展开新局 | 只此青绿,不止青绿 托起幸福“长春蓝”
时间: 2023-03-29 09:22:14      来源: 新华网
分享本页至手机

  写在前面——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新时启新程,新笔著新篇,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华丽起航!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铺展万千气象的壮美画卷,更须奋斗与实践。全国两会胜利闭幕之际,长春市委网信办与新华网吉林频道联合推出“长春高质量发展开新局”栏目,聚焦“六城联动”“十大工程”“四个服务”,全面展示长春干部群众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长春振兴发展率先突破新局面的积极作为。蓝图美、方向定、路径清、信心足,长春甩开膀子加油干!

  新华网长春3月29日电 森林簇拥、绿水环绕。“吉林一号”卫星在太空俯瞰吉林长春,这是一座被深深浅浅青绿色包围和覆盖的城市。

  只此青绿,不止青绿。近年来,长春市将“生态优先、绿色低碳”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良好的生态环境,正在给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幸福感。

  “长春蓝”是市民的幸福常态

  开年以来,长春的空气质量持续良好,天空一直是蓝蓝的,朵朵白云飘过,各公园里美丽的画面让人陶醉。市民在网络社交平台上分享长春的蓝天、冰雪美景。

  摄影爱好者郭悦就是其中一位。近年来,郭悦将长春的净月潭、南湖、伊通河等公园以及众多地标建筑作为航拍摄影主题,展现出长春一年四季之美。多年的航拍经历,让郭悦对长春空气质量的不断改善深有感触。

  “我在长春定居20多年,以前我在微信朋友圈里晒雾霾,现在晒蓝天白云!”郭悦感慨地说,天空越清朗,航拍出的景色就越通透。现在,一年四季航拍长春美景都不用担心空气质量影响拍摄的问题,随时都可以放飞无人机,“长春的环境真是越来越美,走在蓝天下看云卷云舒,不用美颜,不用滤镜,随手一拍就是一张好看的照片。”

  让摄影爱好者郭悦爱上的蓝天白云、碧水青山,其实正是近年来长春市委、市政府向全市人民递交的一份空气质量治理成绩单。

长春蓝天白云风景如画,市民满意度高,幸福感足。 新华网发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监测数据显示了长春“上线”次数越来越多的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景象:2022年,长春市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6天,同比增加6天,创有监测记录以来最好水平。

  洋溢着满满幸福感的“长春蓝”已成为长春人民生活中的常态。在这个不寻常的“常态”背后,印证的是长春市为提升环境空气质量,“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的不懈努力。

  近年来,长春市统筹推进能源结构、产业结构、交通结构和用地结构调整,实施燃煤污染控制、工业污染源治理、移动源污染治理、扬尘污染治理等专项行动。全市16台20万千瓦以上燃煤火电机组全部实现超低排放,在用20蒸吨/小时及以上非电燃煤锅炉完成提标改造,污染物全面实现达标排放。

  “生态绿”是城市最幸福的底色

  网名为“听风吹过”的长春市民陈先生是一位徒步爱好者,每周都要徒步的他,在长春及周边各个景区都留下了足迹。

  “长春被称为森林城,春看百花夏享绿荫,秋赏红叶冬嬉雪挂,名副其实,美不胜收。”陈先生说,“我见证了南溪湿地公园、伊通河两岸及北湖湿地公园等地从荒凉到净美的华丽嬗变。现在,长春被绿色拥抱,太美了!”

南溪湿地公园。 新华网发

  占地面积310公顷的南溪湿地公园曾是一片脏乱荒凉的“臭水区”。经过改造,南溪湿地公园已成为长春南部新城的生态核心区,9万多株乔木落地生根,30余种水生植物净化着水体。

  南溪湿地公园的改造只是长春生态工程,尤其是伊通河综合治理工程的一个缩影。

  “治理一条河,改变一座城”。长春市2016年启动的伊通河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了三区、五岛、十园、十一座桥、二十二座驿站、三十三公里绿道……经过治理,如今的伊通河治理成果陆续显现,河畅水清,和谐的生态和人居环境俨然一幅现代版的长春“清明上河图”。截至目前,伊通河累计完成吐口治理124个,新建污水干管120公里;完成河流清淤疏浚347万立方米,清理河道垃圾16万立方米,河流内源污染得到有效控制,75个黑臭水体已全部消除黑臭。

  现在,长春市已经形成了以伊通河生态人文景观为轴线,百个城市公园、百条城市景观防护廊道、千点城乡绿色福利空间为骨架,净月潭国家森林公园为“绿肺”,湿地生态系统为“绿肾”,环城绿化带环抱,绿色村屯簇拥的森林生态系统。

  还绿于民,让城市“坐落在森林里”。目前,长春的公园数量达到175个,基本实现市民出行“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目标。

  “天空眼”给春城忠实守护

  一直以来,幅员面积大、环保工作人员少是生态环境治理的一个短板,但在长春市,环保部门综合运用“卫星遥感+视频监控+无人机航拍”等智能化、大数据手段,“技防”+“人防”让环境治理短板逐渐得到了破解。

  许多长春市民们惊喜地发现,城市里因秸秆焚烧造成的污染天气愈发少了,“长春蓝”一直在线。

长春北湖国家湿地公园。 新华网发

  为了深化秸秆禁烧管控,长春市环保部门利用“天地人”立体式监督监管模式,突出抓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长春市利用“吉林一号”遥感卫星监测、视频系统实时监控、基层网格员分片巡查的立体监控网,对农村火点实行全覆盖、全时段监管。

  监测秸秆禁烧只是“吉林一号”的监测功能的一小部分。

  在距离地球600多公里处,“吉林一号”卫星每隔一段时间都会用它的“天空之眼”扫描长春,并生成一幅高分辨率的长春生态环境地图,哪里出现了一堆建筑垃圾、哪里的水颜色发生了变化、哪里的烟囱冒出了黑烟……一切都精确到点。这幅高分辨率地图,能够直观显示污染源分布情况,环保检查从“全面撒网”变成了“有的放矢”。环保人员无需挨个排查,可以“按图索骥”,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特别是时间成本,更提高了管理精度。

  此外,在河流滩涂地带,环保人员难以进入,专业第三方人员就用无人机进行拍摄,使污染源无处藏身;在新立城水库、石头口门水库等水源地核心保护区不允许人类活动,环保人员就设定好取样深度参数,把无人船开到指定取样点位,遥控设备进行深度取样;对城市里的施工工地、拆迁工地、物料堆场、裸露地面、非正规垃圾点等扬尘污染源用视频监控,让污染无处遁形。

  精准的信息化手段,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精确支撑,这让长春市生态环境治理效能显著提高。

  蓝天白云是常态,水清岸绿成常景。长春市把青山绿水当成了无价之宝,把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正在努力打造“美丽中国”的长春新样板。(蒋民、黄维)

责任编辑: 邵守志
0100700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473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