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新时启新程,新笔著新篇,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华丽起航!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铺展万千气象的壮美画卷,更须奋斗与实践。全国两会胜利闭幕之际,长春市委网信办与新华网吉林频道联合推出“长春高质量发展开新局”栏目,聚焦“六城联动”“十大工程”“四个服务”,全面展示长春干部群众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开创长春振兴发展率先突破新局面的积极作为。蓝图美、方向定、路径清、信心足,长春甩开膀子加油干!
新华网长春3月28日电 乡村展新貌,振兴正当时。近年来,长春市以建设现代农业城为抓手,探索强村富民有效路径,农业农村发生了大变化,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大幅提升。一幅乡村振兴的长春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绿色宜居美丽乡村 解锁“魅力密码”
行走在长春净月高新区新湖镇团山子屯笔直整洁的道路上,两旁白墙灰瓦的徽派民居尽显古色古香,勾勒出美丽乡村的别样景致。
3年前,团山子屯对全屯围墙、庭院、屋顶、边沟、绿化和景观节点进行了统一改造,成为了绿色宜居的美丽乡村。
长春净月高新区新湖镇团山子屯风景如画。新华网发
“好生态给我们带来好日子!”团山子屯七号院的村民程小凤坐在自家的火炕上感慨地说,“原先我家的厕所建在外面,影响村容村貌还不卫生,现在政府出钱帮我们建的室内厕所又方便又卫生。我们屯儿升级改造后,居住环境就像城里的大公园一样,风景如画,坐在屋里,往外一看,心里别提多敞亮了。”
用无人机俯拍长春市九台区马鞍山村,民居、凉亭、休闲广场、农业生态园等镶嵌在林间,路在林中、家在园中、人在景中,犹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一进马鞍山村,矗立在村口的“鲜花盛开的山村”石刻格外引人注目。作为电视剧《鲜花盛开的山村》取景地,“全国文明村镇”已成为这里耀眼的名片。
矗立在村口的“鲜花盛开的山村”石刻。新华网发
将时针回拨到2016年,马鞍山村还是贫困村。“我们这当时有一句顺口溜叫‘空中飞沙石、河中满污泥;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为了更好的生活,年轻人外出打工,只留下老人和孩子在家。”经营着一家农家乐的马鞍山村村民刘苹苹说,“现在,我们这里发生了可喜变化。村子漂亮了,能让人感受到诗情画意,一点也不比大城市的花园逊色。”
从“泥水村”到“鲜花村”,紧盯“人居环境”,锁定“美丽乡村”,团山子屯、马鞍山村等地的“蝶变”只是长春市扎实推进乡村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和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乡村振兴大战略的几个典型代表。
行走在长春的广阔乡间,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美景让人赞叹不已。
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的底色。截至目前,长春市已累计打造宜居宜业示范村225个,创建省级美丽乡村156个。长春市累计为1687户、3512人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全市村集体收入平均达到41.3万元,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5万元;着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全域提升行动,农村地区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建制村通硬化路率达100%,垃圾收运处置体系主城区周边实现全覆盖,累计改厕37.4万户。
给农业插上翅膀 解锁“科技密码”
在公主岭市,总投资4.5亿元的鸿翔种业高新技术产业园项目是一个大型、先进的玉米种子生产基地,建设了4条国际领先果穗烘干线,两座全数控种子加工厂,年加工种子可达1亿斤以上。
“我们与中科院合作研发的抗大斑病cr基因,已成功导入早熟品种,比常规玉米品种增产10%至20%,计划明年在吉林省大面积推广。”吉林省鸿翔农业集团鸿翔种业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种业是粮食之基。目前,作为玉米、水稻等种子的重要研发基地,公主岭市持证的种子生产企业55家,年生产经营种子接近8000万公斤。长春市以公主岭种子产业为基础,以吉林长春国家农高区为核心,建设国内高水平的百万亩玉米种子繁育基地,推进了中国农科院、先正达、隆平高科等一批科研院所和种子企业落地,建立种子研发中心、科研实验站等育种基地,正在打造集育种、制种、加工及销售的“国际种业硅谷”。
坚持藏粮于地,科技赋能,作为我国重要商品粮生产基地,长春责任重大。2022年,长春市落实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457.39万亩,超过任务指标40.69万亩,同比增加103.71万亩,为端牢中国饭碗贡献力量。
乡村“产业脉动”更强劲 解锁“致富密码”
不久前,长春市九台区红光村入选了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坐落在饮马河西岸的这个小村,素有“稻村”美誉。该村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实行村企联营,以稻为媒,衔接农田建设、乡村旅游,以规模化发展优质水稻产业,走上了一条现代农业致富新“稻”路。
从去年入秋开始,红光村的大米订单纷至沓来,稻米加工厂的生产线忙个不停,工作人员将“有机米”“种子米”“胚芽米”等产品发往全国各地。育种、种植、加工、品牌建设、农旅融合……目前,九台区以红光村为稻米生产基地之一,大力发展稻米产业深加工,开发稻米全籽粒高附加值利用项目,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
农村产业兴旺,乡村振兴就有了底气。
素有“中国梅花鹿第一乡”美誉的长春市双阳区鹿乡镇围绕梅花鹿产业积极推进三产深度融合。目前,总人口5万余人的鹿乡镇梅花鹿养殖数量多达15万只,90%的居民从事梅花鹿养殖及相关产业,鹿业总产值达37亿元。梅花鹿成了农民“致富鹿”。
在九台区上河湾镇,投资33亿元的九翔农业有限公司肉鸡全产业链项目3座种鸡场已经达产,并与20余户规模养殖户签订了养殖协议。专业化、标准化、集约化肉鸡养殖,推动农户由分散饲养向现代规模化饲养转变。
在长春皓月清真肉业股份有限公司,一幢幢标准化牛舍通透敞亮、一字排开,喂料机、消毒机、按摩机一应俱全,该集团沃金黑牛养殖示范基地里,一头头肉牛毛色油亮、膘肥体壮;无菌车间整洁干净,一个个被吊起的全牛在现代化流水线上精准移动,上脑、眼肉等55种牛肉产品被完美分割。
长春市加快构建具有长春特色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大推动“秸秆变肉”工程力度,努力为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转变作出新贡献。
增强乡村组织引领力 解锁“党建密码”
白墙黛瓦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村里的道路干净畅通,村民们怡然自得……走在长春市双阳区太平镇小石村,仿佛走进了一座风景秀美的公园。
从曾经的贫困村到今天的“乡村休闲+民俗+旅游观光”山野桃花源、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该村党支部书记高兴地说,“蝶变”源于近年来以“党建+乡村振兴”为引领,实现产业发展、完善民生设施、引领村民自治,走出双阳区“小石模式”特色之路。
小石村的“党建+乡村振兴”模式只是长春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全面推动农村党建工作登台阶上水平的一个代表。
在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过程中,长春市持续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干部队伍、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升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效能,着力推动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发展优势。
截至目前,长春市先后向帮扶村选派1547名驻村干部,创新开展“第一书记代言”系列活动,代言产品销售额突破2.1亿元;开展“五星级”乡村党组织创建,向131个乡镇和以农村为主的街道选派乡村振兴指导员,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创新实施“经济护航”计划,制定“1+8”文件,落实“123456”工作举措,推动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健全完善村党组织体系,深化“1+3+X”基层治理模式,先后设立综合网格1.7万余个,不断延伸党组织治理触角;创设“兴农大讲堂”线上培训载体,培训村干部、农村党员、致富带头人等2万余人次;全市608个村党组织结成291对联建党组织,推动实现共建共治;实施“头雁领航”计划,打造过硬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此外,长春市推进集体资产清查清收、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全市领办创办合作社达到611个、发展项目450个,重点打造300个省级、市级示范社,吸纳入社群众10万余人,带动人均增收3000余元。(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