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半月谈》聚焦吉林:再增200亿斤有底气,这里粮食高产的密码是什么
时间: 2023-02-25 15:36:14      来源: 半月谈
分享本页至手机

  作为东北黑土地核心区,吉林省是全国产粮大省。近年来,吉林省粮食产量不断攀登高峰,迈上800亿斤新台阶。2022年,吉林省又启动“千亿斤粮食”工程,力争到2030年年粮食产量达到1000亿斤。时值数九,半月谈记者深入黑土地采访,寻找吉林粮食高产的奥秘。

  黑土地又迎产量新高

  寒冬时节,正是东北农民卖粮的高峰期。半月谈记者在吉林农村一线走访看到,很多农民家的储粮仓里堆满了金灿灿的玉米,村路上,一辆辆满载着粮食的小货车正驶往收粮企业。

  在公主岭市环岭街道土城子村志和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院里,玉米堆积如小山。玉米堆一侧,一排排“玉米楼子”如一面高墙,里面装满了玉米棒子。这家合作社实行全程机械化耕作,经营着全村70%的土地,300多户村民成为社员。

  “去年大丰收,收获近200万斤玉米,除年底前卖出一部分,其余全部装进楼子里,等到五六月份再出手。”该合作社负责人刘志和说。

  2022年,吉林省积极开展大豆扩种工作,大豆扩种达464万亩左右,比上年增加85万亩。不少种粮大户采取玉米和大豆间作的种植方式,玉米产量不减,还增收了大豆。

  在松原市乾安县赞字乡洁字村,种粮大户陈福良家的院子里堆满了收获的大豆。陈福良不久前已把收获的玉米全部销售,他计划等过完春节,再卖大豆。

  这是陈福良第一年尝试种大豆,起初备耕时,他根据专家指导尝试玉米和大豆间作。陈福良每隔2行玉米种植4行大豆,并把玉米株距缩小,在一公顷土地上种下一公顷玉米和半公顷大豆。

  “平均一垧地收获玉米将近2万斤,玉米没减少,多收了2000斤大豆,按大豆市场如今2.9元1斤的价格算,相当于增收6000元左右。”陈福良说。

吉林梨树国家绿色食品原料(玉米)标准化生产基地核心示范区 张楠 摄

  2022年,吉林农业生产遭遇多种挑战。在春耕备耕期,吉林各地积极畅通农资运输渠道,组织30多万农民有序返乡,不误农情。夏季作物生长关键期,多轮强降雨袭扰吉林,吉林省派出技术指导人员19.2万人次奔赴受灾一线,保障了作物生长。

  近年来,吉林省把保护好黑土地放在农业生产的重要位置,3283万亩耕地实现保护性耕作。同时,吉林省为保障良种生产供应,推动科企合作,壮大种企实力,为种业发展提供便利。目前,吉林省主要农作物基本实现测土施肥、绿色防控、飞防作业全覆盖,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3%。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吉林省还扶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多年来,吉林省粮食产量、粮食单产、粮食调出量均排在全国前列,是名副其实的大粮仓。据统计,2022年吉林省粮食总产量达816.16亿斤,在上一年登上800亿斤新台阶基础上,增产8.32亿斤,创历史新高。近年来,吉林年粮食调出量超500亿斤,在全国5个粮食调出省份中排在第三位。

  再增200亿斤粮食有底气

  2022年,吉林省启动“千亿斤粮食”工程,依托良田、良机、良种、良法和智慧农业为代表的“四良一智”,谋划实施良田建设工程、种业振兴工程、农业机械化提升工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培育工程等8大工程建设,力争用8年时间,将粮食产能提高200亿斤。

  农业专家测算,这200亿斤可全部作为商品粮供给全国,按全国每天口粮需求70万吨计算,够全国人民吃半个月,在复杂国际形势下,无疑对粮食安全起到压舱石作用。

  吉林从年粮食产量700亿斤迈上800亿斤用了8年。农业专家表示,八大工程对吉林粮食增产形成有力支撑,未来吉林粮食持续增产仍有空间,有潜力——

  中低产田升级改造潜力大。吉林中低产田占粮食播种面积的二分之一,未来这些耕地的提格升级,将助力粮食继续增产。目前,吉林“千亿斤粮食”工程推进八大工程部署中,最大的一个是良田建设工程,即让农田变良田。目前,吉林有高标准农田4000余万亩。在总计8300多万亩的永久基本农田大盘下,还有近4000万亩的改造空间。

  土地增量仍有空间。作为全国盐碱地改造的第一个试点省,吉林也是全国盐碱地最多的省份之一。目前吉林西部有300余万亩盐碱地作为后备耕地资源,未来若开发利用,预计可带来四五十亿斤粮食增量。

  高产高效农技推广前景好。吉林省农科院环境与资源研究所所长王立春等研发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在吉林西部部分半干旱区增产达30%。目前这一技术在吉林西部应用占比不足十分之一,未来吉林通过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粮食增产空间大。

  打造粮食“黄金产业带”

  助力农业强国

  “‘千亿斤粮食’工程是政府任务,需要落实到种粮主体,因此激发种粮主体积极性很重要。”吉林省农科院农经与信息研究所所长舒坤良说。

  2022年底,不少种粮大户、农民合作社陆续开始与农户商量签订土地流转合同。今年,四平市梨树县种粮大户于海江想早一点跟农户们谈价钱,尽量把流转的土地连成片。

  这几年,土地有规模却不连片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于海江。“不到100公顷土地的经营规模,分散在100多个田块。”于海江说,农忙时,这块地干一会,再去另一块地干一会,农机来回找地块就耽误了大量时间,增加了很多柴油投入和农机损耗。

  “5公顷连片的土地都难找。”刘志和正为土地不连片而烦扰。他说,村里一个屯100公顷的土地分散成200多块地,合作社只流转了部分田块。刘志和算了一笔账,每公顷土地的生产投入中,因为土地不连片而增加的成本有1000元。

  基层干部表示,吉林省提出“千亿斤粮食”工程,在全国产粮大省中做出示范,起到保障粮食安全的示范引领作用;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仍要破解农民持续增收难、产粮大县走出“高产穷县”难等问题。

  要推动吉林“千亿斤粮食”工程从量的突破到质的跃升,尚需继续努力。比如,以创新举措推进土地适度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利用代耕、托管等方式,鼓励农民带地入社,实现多元化经营。基层党组织示范带动作用也可发挥出来,通过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推进土地集约化经营。

  半月谈记者:翟伟 郎秋红 宗巍 薛钦峰

责任编辑: 黄维
0100700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396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