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音铿锵向未来——吉林省扎实推进乡村振兴走笔
时间: 2023-01-09 09:31:45      来源: 吉林日报
分享本页至手机

  党的二十大在擘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宏伟蓝图时,对农业农村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明确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要铆足干劲,抓好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大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而努力奋斗。”

  宏伟蓝图鼓舞人心,号角声声催人奋进。

  榆树市坤泰电商产业园内,工作人员正在核对订单。一箱箱包装精美的乾蕴牌榆树大米被陆续发往全国各地。

  “乡村振兴的相关政策越来越好,大家干劲儿也更足。近几年,我们线上销售渠道更加成熟,‘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把更多的红利让给了农民,农民富了,更愿意跟着公司干,粮食品质进一步提高,品牌价值也跟着不断提升。”榆树市坤泰农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宋曙光说。

  长春市双阳区方家村,几十名村民正忙着包装煎饼。

  “村里的煎饼厂用工量非常大,让‘猫冬’的村民都动了起来,‘农闲’变成了‘农忙’。”返乡创业大学生高扬扬和宋立宁正忙着接待前来参观的客商,他们告诉记者,村里的煎饼厂是与村里共建的食品车间扶贫项目,如今已经成立三年多了,仅2022年销售额便达到了500万元,带动200多位乡亲就业,不仅实现了村集体收入翻番,还带领农民走上了富裕道路。

  据了解,2022年,我省抓产业促就业,多措并举,使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全省脱贫人口2022年度人均纯收入13805元,较上年增加1749元、增长14.5%。

  抓产业促就业 脱贫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

  2022年,我省乡村特色产业不断壮大,产业发展成绩斐然。

  白城梅花玉米深加工三期、镇赉飞鹤奶牛养殖和婴幼儿配方奶粉、舒兰市3000万只白鹅产业园等一批批具有较强牵引作用的项目先后投产运营,构建十大产业集群的步伐不断加快。

  600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63家国家级龙头企业正快速发展,5个产业强镇、1个产业集群正在创建,2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已经完成创建……

  全省肉牛规模达到574.8万头,实施千头以上肉牛养殖项目201个,以12%的增速领跑东北三省,“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工程建设提速又提质。

  全省新上产业帮扶项目581个,带动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18.92万户34.69万人。

  深入实施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行动和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全省现有农民合作社8.1万个、家庭农场10.6万个。

  鼓励支持脱贫群众自主发展生产,当年发放脱贫户小额信贷1.57万户5.87亿元,超出年度目标71.2%。

  延续脱贫人口“6+N+1”产业保险,财政全额补贴保费1.1亿元,提供风险保障21.2亿元。

  脱贫村发展庭院经济实现全覆盖,全省发放补贴资金5969万元,带动脱贫户及监测对象10.44万户。

  开展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回头看”,确权资产307亿元,确权率99.8%,不断提升扶贫项目资产后续管理质量。

  畅通农产品上行渠道,建设改造4个县、21个乡镇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362个村服务站,全省农村网络零售额实现277.04亿元,体量居东北三省一区首位。

  在全力推进产业振兴的同时,及时有效应对疫情灾情影响,并全力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开展春风行动和农村劳动力务工增收行动,强化外出务工、就近吸纳、就地安置“三路并进”,实现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就业12.04万人,超出年度任务12.2个百分点、去年同期6.6个百分点。

  盯重点抓关键 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底线任务。我省盯重点抓关键,通过抓实监测帮扶、巩固提升、后续扶持、救助保障等举措,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盯紧抓实监测帮扶。截至2022年11月底,全省共纳入监测对象14241户28521人,其中81.26%已稳定消除返贫风险。

  盯紧抓实巩固提升。坚持把“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作为牢牢守住底线的重要阵地,及时补齐短板弱项、消除问题隐患。

  盯紧抓实后续扶持。坚持把易地搬迁安置点作为牢牢守住底线的关键点位,投入衔接资金1.32亿元,大力培育发展后续产业,创建认定省级农产品加工示范园区2个,支持7家企业11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加大电商帮扶力度,孵化网商(网店)129户,开展网络促销活动68场次、销售额702.15万元。实施就业帮扶专项行动,开展线上线下招聘会60余场,有意愿的搬迁劳动力实现务工就业3910人。加强集中安置社区治理,全面建立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三长”联动机制,全部达到综合服务设施不低于200平方米和室外广场不低于1000平方米标准,临江市大栗子社区获得团中央“伙伴计划”项目扶持。

  盯紧抓实救助保障。坚持把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作为牢牢守住底线的兜底举措,保持社会救助政策稳定性连续性,农村低保和特困供养保障标准达到年人均5335元、8988元,脱贫人口纳入低保和特困救助19.57万人、临时救助1.24万人。

  乡村建设大升级 治理效能大提升

  我省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一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

  建立省级乡村建设行动议事协调机制,投入中央和省财政资金121.8亿元,创新形成以“1+N”方案体系为支撑、“一引领三提升一示范”为抓手的吉林乡村建设行动2.0版。及时出台吉林省五年行动方案,统筹实施12个推进行动并建立5项推进机制,结合我省实际进一步深化拓展升级。

  深化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全省村庄清洁行动覆盖面连续4年保持100%,95%以上村基本实现清洁干净目标。建设农村“厕所革命”新技术新模式展示使用区,实施农村厕所改造10.35万户。219个建制镇建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成率51%。完成262个村生活污水治理,年底前全省治理率达到19%。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覆盖94%以上行政村,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4.9%。创建干净人家20万户。国家卫生乡镇增至28个。

  我省全面发力,推动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推进新能源乡村振兴工程,推进公共服务水平提升,突出抓好“千村示范”创建和启动重点边境村建设三年行动,打造乡村建设行动升级版,引领带动乡村治理效能大提升,铆足干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023年的大幕已经拉开,站在新的起点上,吉林人民意气风发、昂首前行,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必将踏出更为铿锵的足音。

责任编辑: 黄维
0100700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264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