奏响协同发展“最强音”——2022年吉林省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综述
时间: 2023-01-03 09:45:10      来源: 吉林日报
分享本页至手机

  传统的祭湖醒网仪式、热闹的冰湖腾鱼现场、令人瞩目的头鱼拍卖……2022年末,查干湖再次成为关注的焦点。

  而这次“冬捕”带来的,不仅仅是旅游产业热气升腾。同期举行的以“氢动吉林——新赛道、新机遇、新合作”为主题的第二届查干湖绿色发展论坛,为我省新能源产业发展再添薪火。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2022年,我省持续推动“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走深走实,做大做强优势产业,突出发展新兴产业,全省上下同频共振,奏响协同发展“最强音”。

  全力实施,生动诠释发展与时俱进

  作为新时代吉林振兴发展的顶层设计和路线图、施工表,“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是深入落实中央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要求,立足吉林区域特点、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开放通道等条件,重构战略布局,重塑发展优势的一次生动实践。

  新时代,东北振兴亟待破题。“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一年多以来,为吉林推动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提供了破题之道。

  “一主”——充分发挥长春辐射主导作用,深入落实国家城市群都市圈区域发展战略,聚力推进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拉开发展框架、拓展战略纵深、壮大规模总量、强化辐射带动,打造高质量发展核心引擎。同时,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长春与各市州对口合作,通过一批重大合作项目,推动发展“同频共振”。

  “双廊”——全产业链水平进一步提升,一汽奥迪新能源汽车、吉化120万吨乙烯、吉林化纤首条35K预浸料专用大丝束碳化线、中车新能源基地、四环制药惠升生物胰岛素二期、敦化市医药工业园区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加快建设、陆续投产,产业增量进一步释放。

  “双带”——大图们江开发开放经济带明确了四大战略定位,长春临空经济示范区正式揭牌,珲春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获批。加快建设中西部粮食安全产业带,深入实施粮食产能提升、黑土地保护等重大工程。持续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全省粮食总产量816.16亿斤,创历史新高。全省实施保护性耕作面积3283万亩,居全国第一。

  “双线”——春可踏青,夏能避暑,秋赏红叶,冬戏冰雪,我省唱响旅游“四季歌”。环线资源整合、产品开发方向明确,多个精品旅游线路和产品集束显现。“后冬奥”时代,吉林冰雪持续“出圈”。

  “双通道”——促进我省与东北亚区域相连通,与环渤海、京津冀对接,推动吉林全面融入对内对外开放新格局;“长满欧”“长珲欧”跑出对外开放新速度,珲春市成功获批二手车出口业务地区,这是继长春市获批两年后,我省第二个城市进入全国二手车出口地区序列。沈佳高铁白敦段开通运营一周年共运送旅客50.9万人次。“滨海2号”国际交通走廊不断强化。

  “双基地”——长春国家级创新创业基地加快构建全链条创新体系,5个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提速建设,长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一批又一批“吉林一号”卫星出征;依托“风、光”等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西部“陆上风光三峡”高质量推进,“氢动吉林”行动开启。

  “双协同”——长吉一体化、长平一体化列入国家《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建立了一体化协调机制。按照部署,长春与吉林市、四平市还将继续协同深化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以此提升吉林省中部城市群整体实力。

  互融互通,传统产业生机频现

  冬日的长春,滴水成冰。但严寒挡不住发展的热潮。长春国际汽车城核心区厂房林立,红旗工厂内的机械手臂日夜繁忙,载着汽车零部件的“中欧班列”驶向欧洲腹地……

  长春是我国汽车工业的摇篮,有“汽车城”之誉。60多年前,新中国第一辆汽车在这里诞生;如今,民族品牌“红旗”在这里焕发新生。

  行走在“汽车城”,项目施工场景目不暇接: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车桥基地建设项目现场,室内装修如火如荼;福耀集团长春有限公司铝合金饰件生产项目厂房内,设备安装调试紧张有序……

  就在2022年末,中国一汽屡传捷报——一汽红旗E-HS9巴林上市;一汽旗下启明信息通过KCSP认证;一汽-大众荣获“2022中国最佳合资汽车企业”桂冠……

  而在“环长春四辽吉松工业走廊”上,以汽车产业为龙头,一汽红旗、解放等品牌持续领航,产业链、供应链逐步完善。

  在吉林市高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园项目12栋厂房整齐矗立,虽然已是寒冷冬日,但办公楼内部装修依然火热进行。这是长春、吉林两市共同谋划的产业项目,项目建成后,将着重吸引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及相关配件生产企业入驻,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助力吉林省汽车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台阶。

  在四平——长春共建汽车产业园内,部分入驻企业已经开始生产。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园区总规划面积60万平方米,总投资30.1亿元,以汽车零部件加工和专用车改装项目为主导产业。

  根据“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我省集中力量规划建设“双廊”“双线”“双带”,围绕高质量发展调整全省产业布局,构建汽车、农产品加工、石化、医药等多个产业协同载体,让原本“各自为政”的地区优势产业协同提升,构建现代产业格局,提升全产业链水平。

  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肉牛产业发展,推动“秸秆变肉”暨千万头肉牛建设工程取得扎实成效,工程建设被国家评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衔接优秀项目。

  依托各地优势,我省肉牛产业加速集群集聚。大县养殖增量明显,截至2022年9月末,全省34个肉牛养殖大县养殖总量达到529.3万头。大乡大村大户存栏比重加大,100个大乡(镇)、1000个专业村、10000个大户肉牛增量明显。产业园区养殖增量明显,全省规划的十个肉牛产业园区饲养量达到237.6万头,占全省饲养量的41.3%。同步启动中东西三大肉牛产业集群建设,在农安、榆树、伊通、梨树、通榆、敦化6个县(市),启动了基础母牛扩群提质项目。

  与此同时,我省启动中西部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令2022年的粮食产量等指标再创新高。在种粮这件事上,吉林人再次让人刮目相看。

  2022年12月8日,吉林化纤12000吨碳纤维复材项目的又一条碳化线开车投产,这也是时隔20天投产的第二条碳化线。目前,该项目的所有在建碳化装置投产已过半。

  吉林化纤正加足马力打造中国碳谷。截至目前,吉林市拥有吉林化纤、吉林碳谷等25户碳纤维生产企业,下一步将围绕“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聚焦新能源汽车、风光发电、航空航天、压力容器、氢能利用等重点领域,建设以吉林化纤为主力军的碳纤维产业集群。

  异军突起,新兴产业枝繁叶茂

  循道而行,事遂功成。实践证明,“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举措,亦符合我省产业发展基础和结构转型升级需要。

  隆冬时节,查干湖冰面温度低至零下20℃,渔民们热火朝天地从湖中拉出一网网鲜鱼。上岸的鱼儿迅速冰冻,再经分拣、包装,销往全国各地。冬捕时节,游客们早就预订了房间,在冰面上看完冬捕,再坐到火炕上吃鱼。

  吃饱喝足,再到松花湖、长白山赏冰玩雪。目前,吉林省内各大滑雪场已经开板。不久前,“滑呗”APP发布一组数据分析,吉林市两大滑雪度假区北大湖和松花湖滑雪里程数排名全国前两位,总里程数达到19977千米。目前,我省已经建成54家旅游滑雪场,雪道总长度330.7公里,雪道总面积1139公顷。滑雪场单日最大接待量达到10万人次,是中国滑雪接待规模最大的省份。

  不仅仅是在寒冬,四季都有文章可做的旅游资源,是我省发展旅游业的底气所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把握创新发展和能源安全主动权,我省统筹谋划建设西部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将风、光等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这几年,新能源产业发展在我省风起云涌。新能源装机容量已突破1500万千瓦。

  2022年7月30日,吉林省“山水蓄能三峡”工程全面启动,与正在加快建设的西部“陆上风光三峡”遥相呼应。不久后,“氢动吉林”行动暨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正式启动。继“风”“光”大展之后,我省氢能发展亦驶入“快车道”。随着“氢动吉林”行动深入推进,预计到2025年,全省氢能产业产值将达到百亿级规模,到2035年将达到千亿级规模。

  在创新中突破,在蝶变中成长,我省转型升级的步伐铿锵有力。

  在新一代技术支撑下,新电商成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创新风口,是新经济新发展的集中体现。网购、快递等10多年前鲜为人知的消费模式,已经完全融入吉林人的生活。

  2022年仲夏,继首届中国新电商大会成功举办之后,吉林省再次广邀宾朋,第二届中国新电商大会开启了新电商产业的盛会。

  新的一年已拉开帷幕,勤劳勇敢的吉林人民必将沿着“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在白山松水间构筑出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向着吉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宏伟目标勇毅前行。

责任编辑: 赵石乐
0100700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246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