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沃野织锦绣——珲春市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时间: 2022-11-15 15:21:28      来源: 图们江新闻
分享本页至手机

  今年以来,珲春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农业品牌建设,推进“千村示范”创建,描绘了一幅“农民富、产业兴、乡村美”的新画卷。

  日前,在珲春市春化镇四道沟村软枣猕猴桃种植产业示范园,村委会主任谭昌吉和村民们正忙着给即将发往外地的软枣猕猴桃打包装箱。

  “我们村栽种软枣猕猴桃树苗7000株,经过这几年的精心管理,今年,软枣猕猴桃树迎来了盛果期,预计实现产值20万元。”谭昌吉介绍说,通过举行软枣猕猴桃采摘节、软枣猕猴桃种植园生态观光游等活动,软枣猕猴桃产业实现了稳步发展。除软枣猕猴桃项目外,村里还积极发展光伏发电等产业项目,村集体收入已超过10万元,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四道沟村只是珲春市扎实推进“三农”工作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珲春市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黄牛养殖、黑木耳种植、光伏发电等项目遍地开花,冷水鱼、红松果林嫁接等项目前景良好,绿色稻米、寒富苹果、中药材、食用菌、人参等品牌农业效益凸显,棚膜经济、林下经济、水域养殖等农特产业不断壮大,各类产业项目成为农民群众打开致富之门的“金钥匙”。在抓产业项目促增收的过程中,珲春市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科技培训,推动一个个惠民措施落地实施,让农民的钱包鼓起来、脸上笑起来、日子美起来。农业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今年以来,珲春市在狠抓传统农业的基础上,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传统农业向优质高效、生态绿色的现代农业转变。今年,珲春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约为50.80万亩。其中,水稻 12.64万亩、玉米 27.17万亩、大豆10.04万亩、经济作物2.25万亩。

  为助力稳产保丰,春耕期间,珲春市坚持疫情防控和春耕生产两手抓、两不误,全力开展农资下摆、农技服务、农资运输闭环管理等重点工作,开通绿色通道,确保种子、化肥等主要农资及时下摆到位,满足春耕生产需要。同时,全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加快推进以秸秆覆盖、免耕播种为核心的保护性耕作技术,以英安镇大榆树村为试点,推广深松作业技术,动员村民加大秸秆还田力度,争取集中连片作业,实现整村推进,逐步扩大土地深松面积,并对地块进行科学监测,发展多元化种植。

  为打造特色农业品牌,今年,珲春市积极争取各项优惠政策,申报了2个“长白山人参”品牌原料生产基地项目和3个“吉林长白山黑木耳”区域公用品牌生产基地项目。同时,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现状,围绕特色产业,培育和壮大一批规模大、起点高、辐射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模式,形成互利互惠联合体,打响农特产品品牌,推动农产品抱团闯市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增强的叠加效应日益凸显。绿色,是珲春最耀眼、最珍贵的底色。近年来,珲春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完善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努力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今年,珲春市以村庄清洁行动为抓手,通过开展春季行动、夏季攻坚、秋冬会战,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组织乡镇政府、第三方服务企业开展督导检查,对整治成效显著的乡镇进行宣传,对落实不力、动作迟缓的乡镇进行曝光。自村庄清洁行动启动以来,全市各乡镇累计投入资金1590万元,开展集中整治21次,清理农村公路5875公里、沟塘865公里、公共场所1165个、庭院1.2万个,拆除废弃建筑物210处。珲春市以千村示范创建为契机,实行包村机制,全面开展45个示范村的创建工作。建立“全面覆盖、网格清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的村级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采取“1121”工作模式,大力推广积分制、党员示范路制度等创建模式。成立千村示范创建工作督导组,积极开展“三个一”“5+1”督导推进行动,对示范村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工作落实等情况进行检查问效,做到举一反三、自查整改,全方位补齐农村发展短板,积极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努力把农村打造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宜居宜游的特色乡村。为稳步推进“三农”工作,珲春市各乡镇、村屯积极用好用活多功能党群活动室,实现了“一室多用”、村干部“一岗多能”、为民办事“一站服务”的工作目标。各村实行两委班子轮流坐班制度,保证全天有人办公、值班,为村民提供各项服务,实现“办事不出村、服务零距离”。

  “农”墨重彩绘新景,步履铿锵踏新程。未来,珲春市将奋力描绘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画卷。

责任编辑: 康世奇
0100700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1265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