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退役军人丨吉林省让更多的“兵支书”成为乡村振兴“领头雁”
时间: 2022-11-09 11:19:16      来源: 新华网
分享本页至手机

  近年来,吉林省积极选拔优秀退役军人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以及村支部、村委会“两委”委员,让“兵支书”成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深度报道播出了《让更多的“兵支书”成为乡村振兴“领头雁”》,为您介绍吉林省培养激励“兵支书”群体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经验做法。采制:总台军事记者张建动,特约记者赵建龙、郑博。“曾经当兵保家卫国,现在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我将继续发扬军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优良作风……”今年8月上旬,在吉林省委组织部、省退役军人事务厅、省军区政治工作局联合开展的“情系最可爱的人·2022最美兵支书”选拔树立典型发布仪式上,来自德惠市米沙子镇岫岩村的“兵支书”李东波的精彩发言,道出了50名“最美兵支书”的共同心声。

  吉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思想政治处处长孟柠动情地说,在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中,广大“兵支书”抓住机遇,凭借作风过硬、吃苦耐劳的特有品质,迎难而上、敢打必胜,成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掌舵人”、服务群众的“贴心人”、乡村振兴的“带头人”。

  孟柠:从优秀退役军人中培养基层组织带头人,既能拓宽退役军人就业渠道,又能增强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接下来,我们将逐步开展“兵支书”集中培训活动,切实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水平。

图片

  吉林省“情系最可爱的人·2022最美兵支书”发布仪式现场(赵建龙供图)

  “兵支书”经过部队大熔炉锻炼,讲党性、顾大局,能更好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磐石市取柴河镇王家街村党支部书记钱勇是吉林省纪委监委下派到村里的第一书记,他结合在部队多年的党建工作经验,创新探索出党支部“一组五会”基层自治模式,密切了村党支部和群众之间的关系,树立了村党支部的良好形象。

  钱勇:为完善乡村的治理体系,我们构建了“一组五会”的网格治理体系,吸收村屯的长者、志愿者,壮大自己队伍,有上级政策宣讲委员会、文明创建协管委员会、邻里纠纷调解委员会、创先争优推荐委员会、民意调查信息委员会。通过这几个组织通力协作,彻底打通了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图片

  钱勇为当地特产代言(钱勇供图)

  一个坚强的党支部是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堡垒,“兵支书”们积极发挥班子成员模范带头作用,增强了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截至目前,吉林省有660多名优秀退役军人任行政村(社区)党组织书记,1500多名退役军人任村(社区)“两委”成员。他们保持军人本色,持续在强组织、固根基、增强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上下功夫,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组织保障。谈起“兵支书”的选拔任用,德惠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王术全介绍说,他们通过实施“四步走”培养模式,全面加强“兵支书”队伍建设。

  王术全:第一是择优推荐,我们把优秀的退役军人推荐给乡镇党委和上级组织部门,让他们有机会进入村“两委”;第二是重点培养,比如开展培训班,增强他们的党性意识,提高他们振兴乡村的能力;第三是选树典型,起到一定的示范引领作用,让这支队伍向更高层次发展;第四是跟踪服务,“兵支书”首先是退役军人,所以我们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全程为他们服务好。

图片

  德惠市开展退役军人村干部专项培训班(王术全供图)

  奋战在新农村建设一线,广大退役军人扑下身子为百姓解难帮困,成为群众的“贴心人”。长春市南关区红嘴子村“兵支书”卢亮针对村里老人出门办事难的实际,建立村级综合服务平台,推进煤水电等“一站式服务”,为群众提供了方便。长春市农安县杨树林乡红光村“兵支书”臧晓明自掏腰包购买水管,解决了1000多名村民安全饮用水难题。双辽市新立乡丰产村“兵支书”苑广波制定《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言行,建设“农家书屋”,开展“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儿媳”等村民喜闻乐见的道德文明评比活动,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苑广波:退役军人做事实事求是,哪怕是做一件小事,也必须把这事做实,咱们不摆空架子,脚踏实地为老百姓办实事。

图片

  苑广波(右)帮助村民清理牛舍(苑广波供图)

  退役军人敢想敢干,以钢铁般的意志、火热的情怀,成为乡村振兴发展中的一面面旗帜,带领乡亲们过上了幸福生活。这两年,磐石市朝阳山镇大福安村“兵支书”苏继发牵头成立水稻生产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了从播种到收割全程机械化,改变了传统的水稻生产耕作模式,合作社吸纳社员50多人,种植绿色无公害优质水稻240多亩,每亩水稻年纯收入达1200多元。

  苏继发:现在国家非常重视专业合作社,一开始村民不认同,我就跟他们逐步沟通,把这件事一点一点讲清楚。村民们都了解后,我们按照国家批发价,买种子、买化肥,这些都是一条龙服务。如今,大福安村村民都认同了合作社的重要性。

图片

  工作中的苏继发(苏继发供图)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兵支书”率先垂范,敢啃硬骨头、敢打硬仗。白山市浑江区七道江镇七道江村“兵支书”孙庆玉上任时,村里正处于经济困难期,全村无土地村民人数较多。于是,孙庆玉一户一户走访了解村民需求后,多方筹集资金30万元,改进了村砖厂生产线,投入生产后,当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8万元。他还依托周边资源,建成集红色旅游、农业采摘、水产养殖于一体的农家乐。看着老百姓都过上了幸福生活,孙庆玉深有感触。

  孙庆玉:军人身上独有的那种敢闯敢拼的劲头,无论穿军装还是脱掉军装,这股劲是永远都存在的。七道江村有今天这样的转变,跟我曾经当过兵的经历是分不开的。

图片

  孙庆玉(左一)和村民一起铲雪(孙庆玉供图)

  近年来,吉林省始终把“兵支书”队伍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坚持“在过程中培养、在实践中锻炼、向能力上聚焦”的工作原则,加强部门联动,实施协同培养。吉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副厅长王继才说,他们将继续积极搭建成长平台,创造发展空间,研究建立“兵支书”培养激励机制,为培养和选用“兵支书”提供更好政策支持,做好服务保障。

  王继才:退役军人历经部队洗礼,政治思想坚定,组织纪律严明,执行任务坚决,开拓进取、勇于担当,是经济社会建设中宝贵的人力资源。因此,努力打造一支听党指挥、勇于担当、作风优良、扎根基层的“兵支书”队伍,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图片

  50名吉林省“2022最美兵支书”合影(赵建龙供图)

  央广军事短评:

  扎根乡土,再立新功作者:央广军事评论员 杨鸿

  在我国数千万退役军人中,有许多人当年从农村报名参军入伍,履行完兵役义务后,退役返乡,又回归农村。立足家乡热土,年富力强的他们不忘军人本色,以敢打硬仗的决心、敢打必胜的血性,奋斗在阡陌纵横的田野,为农村产业发展、基层治理和乡村振兴贡献了力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人才,核心在人才。”希望更多地区的党委政府和退役军人事务部门能够借鉴吉林省的经验,把“兵支书”队伍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把更多的优秀退役军人引导到农村干部队伍中来,通过科学的培养和激励机制,让他们在农村广阔天地大展所能,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排头兵”和“领头雁”。

  脚下有泥土,肩上有担当。希望有更多的退役军人扎根在希望的田野上,在乡村振兴的新战场上再立新功。(央广军事)

责任编辑: 赵石乐
0100700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909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