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大年弟子马国庆:承袭恩师“大我”情怀努力前行
时间: 2022-09-08 22:50:11      来源: 新华网
分享本页至手机

  又一年教师节临近,已离世的战略科学家黄大年的“大弟子”马国庆忆起恩师,仍悲伤不已,“我们一定要承袭恩师的‘大我’情怀,加倍努力,完成黄老师未完成的事业”。

  “黄大年楼”位于吉林大学朝阳校区北部,是一座浅黄色的三层建筑。战略科学家黄大年的第一个博士生——如今已是教授的马国庆,和他的学生团队驻扎于此。

  进入研究室,跃入视野的便是墙壁上“巡天·探地·潜海”6个大字,这是地球物理学辽阔而高深的领域,是黄大年曾经坚守的战场,也是马国庆接续奋斗的天地。

  “地球物理竟然能这样学?”2008年,一场前沿的航空重磁学讲座,马国庆第一次近距离触摸到了智能化的地球物理学。

  那是黄大年一次不辞万里的回国学术讲座,他为初读硕士的马国庆开启了新世界的大门。“你再等等我,我肯定要回国的。”黄大年拍了拍他的肩膀。

  那时,马国庆不懂,怎么会有人甘愿放弃国外的地位和优渥的生活。

  2010年,马国庆如愿成了黄大年的博士生“大弟子”。见面谈话时黄大年跟马国庆说:“得失名头都不重要,做事才要紧……”

黄大年(左)与马国庆(右)

  “他恨不得国家的地球探测研发水平瞬间就能赶超发达国家。”这是马国庆最深刻的感触,“他是一个非常急迫的人。”

  “我们还差得远,国家急需,我们就要做,拼尽全力做。”马国庆第一次体会到黄老师的这种急迫,愈发领悟到老师心底的“大我”,“这是一种非常纯粹的家国赤诚”。

  把时间掰成碎片来用,舍不得占用白天的时间,黄大年成了夜航的常客。即使夜航,也并非纯粹的休眠时间,“创意碎片”常伴随他的航班而沉淀。

  讨论的想法,闪现的灵感,被搁置的疑难点……一下飞机就急着联系学生探讨,“黄老师白天要做的事情很多,只有夜里才能分出时间安静思考。”马国庆的手机夜里也从不敢静音。

  在马国庆的眼里,黄老师对自己极其“吝啬”——常把从自己身上挤出的时间一转身慷慨地倾注在学生身上。

  “黄老师为什么总要熬夜?”马国庆自顾自地问,又笃定地答,“他在教我们!”

  学生的论文,黄老师逐字逐句批注,一遍一遍修改,面对面指出错误,再讲清科学原理……总是一不小心就磨到了深夜。这种“吝啬”与慷慨集于一身,却格外动人。

  作为一名教师,黄大年的“传道授业解惑”更是独具魅力。

  被称为“造梦空间”的“茶思屋”,清新的茶香、浓郁的咖啡香和思想的自由香,弥漫交织,风味独特。

  “磁法勘探究竟能不能探测地下500公里的物体?”黄老师饶有趣味地发问。“肯定不能,地下500公里温度太高磁性已经消失了”“有特殊情况,大陆俯冲能保持低温,就会有磁性”……一番你来我往,有讨论、有争吵,大家尽情论辩着,思想不再拘泥。

  10年了,黄老师的话言犹在耳——“我也不知道,显不显磁性,需要你们论证,希望哪一天你们告诉我答案。”直到近期,马国庆惊奇地发现,《Nature》仍在探讨这个问题,依然尚无定论。

  黄老师对学生的“战略式放养”被马国庆刻入记忆。这放养中,藏着黄大年作为战略科学家的眼界格局与“大我”之心——放眼于宽,聚焦于窄;关注国家紧迫需求,锚定自身研究方向。

  学科前沿的大讲座、正反两方的论辩会、多个领域的交流会……马国庆不断发现问题、聚焦前沿、提出创新点……

  终于,在马国庆博士生的第二年,迎来了多点开花。到毕业,9篇论文让他把各项奖学金尽收囊中。

  如今,密密麻麻黄大年的手写批注,纸张泛黄,笔迹褪色,叠起来厚厚一沓,马国庆仍珍藏着。

  “事儿要说圆,逻辑得闭环。”马国庆记得,黄老师最爱画逻辑圈图,指导论文、科研规划时,总是一边说一边写。相处7年,黄大年时刻为国家考量的紧迫感、倾尽全力为国家育人的初心,无一不滋养着马国庆。

  2018年5月,国家科研攻关正面临重要节点,马国庆提前结束了学校“培英工程计划”在悉尼大学的访学,回国投身项目攻关。他毫不犹豫选择回归母校,接续老师的未竟事业。

  黄大年用生命唤醒的“大我”能量,正经由“大弟子”马国庆承袭,更在后辈身上传承……(邱欣 李宏 赵家彬)

责任编辑: 黄维
0100700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988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