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南关区将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中心城区”的核心竞争力用心打造,聚焦“大环境”、聚力“大营商”,以“24小时自助服务+‘一码通办’掌上平台”为突破口,持续巩固“放管服”改革成果,延伸“四个服务”触角,丰富“万人助万企”形式,加快“数字南关”建设进程,用工作实绩赢得企业认可、群众口碑。
对标高位狠抓改革
以竭诚的政务服务助力高质量发展
南关区坚持“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追求,持续推进“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504项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实现一次办结,政务服务审批时限压缩70%以上,企业开办由3天压缩至1小时,独具特色的“网格化零跑代办”开创全省代办服务先河,创新研发的“一码通办”系统获吉林省委、长春市委主要领导签批肯定。深入开展民营企业“法治体检”活动,推动“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施行以信用体系建设为基础的包容审慎监管,162项柔性执法“四张清单”让管理兼具力度和温度。持续升级加码市级奖补政策,修订完善区级扶持服务业发展奖励措施,仅2021年就为47户服务业企业、69户商贸企业、75户高新技术企业、33户科技型“小巨人”企业兑现奖补资金4408.41万元,推动各类市场主体突破10.6万户。同时,搭建由政府主导、背书,协会组织、参与的产业发展平台,组织“万人助万企”系列行动36次,大力推广“信易贷”模式,充分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作用,让企业抱团取暖、合作共赢,汇聚起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更新理念全时在线
以先进的服务模式实现不间断办事
南关区以“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为契机,在区政务服务中心创新打造“24小时自助服务区”,集中了政务服务一体机、工商E窗通自助设备、社保自助服务一体机、税务发票申领机、信用报告查询自助机等5大类17台自助服务终端,提供了营业执照打印、纸质发票领取、身份证和公积金相关业务查询及办理等223项“不间断办事”政务服务,自助办理事项占中心全部事项已达53%,并通过“一码通办”掌上平台实时公布办理进度,有效解决了企业和群众“上班没空办、下班办不了、办完不知道”等问题。同时,积极开发“信易+”应用场景,同步设立信用服务专区,针对材料准备补齐、手续多头办理等情况,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信用查询、自助打印,容缺受理、先期办理、材料补交、信用修复等服务,确保办事无障碍、群众不白跑;针对金融和楼宇经济发展特点,研发“信易+金融楼宇经济”应用场景,通过招商前核查、入驻后服务、发展中护航等一系列举措,强化信用监管、实现信用赋能,助推南关区高端服务业可持续发展。
数字赋能一码通办
以集成化网端平台推动全覆盖服务
南关区把“数字政府建设”作为助企便民、优化环境的有效路径,不断拓展数字化综合服务云平台的应用范围,综合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网络与媒体平台,融合语音快速查找及录入、人脸识别、OCR等技术,积极研发“一码通办”掌上办事系统,着力实现“省政务服务全流程一体化平台”全流程对接、网络化运行。该系统以微信“小程序”为切入口,由前置受理、业务审批和基础配置3个子平台搭建管理架构,为各部门、街乡工作人员和社区网格长配发手持终端、配置专属账号、设置管理权限,实现后台运行、通知提醒、个性定制等功能;系统设有“政策直达即办、掌上办事、全民参与、营商环境、部门专区”5大主题板块和46个子模块,实现问题及时发现、诉求一键上传、进度实时跟踪、政策即申即享。同时,为增强系统的可应用性,通过“万人助万企”“我为发展献一策”等活动进行预宣传、试运行,并在业务办理流程最后增加“业务评价”环节、增设“投诉建议”板块,经过后台汇总、分类后,由该系统转办至相关承办单位,反馈给平台研发部门,累计处理解决营商投诉案件25件、开展系统升级3次,实现全民参与社会治理。
服务全局拓展端口
以版块化功能增设提升实用性功能
南关区持续优化“一码通办”掌上办事系统功能底层逻辑、丰富服务功能、拓展接入端口,为开展“基层建设年”和“四个服务”注入“数字基因”,为广大市场主体和居民群众提供“数智服务”。在中小微企业房租水电费补贴政策兑现过程中,通过增设“惠企政策即申即享”模块,从而实现“政策精准推送、需求智能匹配、申领一键办理”的全流程“掌上”闭环,有效解决了政策知晓率低、审核难度大、办理周期长、申领要件多等难题,压减兑现周期50%以上,惠及企业5000余户。在本轮防疫经费清算过程中,通过研发“疫情防控经费支出统计”板块,集成了“社区提供信息、街(乡)填报初审、部门核查审验、后台分析比对”等工作流程,自动生成统计和数据分析报表,实现经费申请全过程线上留痕、动态跟踪,进一步规范了经费管理,提高了街乡填报和审计、财政审批效率。同时,为提升政法工作数字化程度,及时开发“南关政法”板块,建立“八五”普法直通车、应急科普、反诈宣传、法律服务在线咨询子模块,邀请法务工作人员和资深律师定期上线,指派专职工作人员全程在线,为辖区居民提供“掌上”普法服务,累计开展反诈宣传等500余次,线上解答法律咨询30余件,将法治工作做到企业和群众身边,不断延伸公共服务触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