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油田加“数”前行建设智能油田
时间: 2022-07-30 16:15:19      来源: 新华网
分享本页至手机

  完善公司“十四五”信息化总体规划方案和川南顶层设计方案;明确“十四五”期间智能油田攻关方向;开展示范工程建设;物联网系统功能持续延伸......今年上半年,吉林油田智能油田建设加速推进,数据物联作用更加凸显。

  “十三五”期间,吉林油田公司坚持自主研发、自主设计、自主建设、自主运维,仅用一年时间实现在用油井、计量间全部数字化,上线率从95%提高到98%以上,井间低成本物联网列为集团公司推广技术。异常井况识别率高达98%以上,处于集团公司领先水平。大数据处理和分析成为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的核心结点,推动了油田生产从“业务驱动” 向“数据驱动”转变。成为中石油物联网建设应用的典型,物联网建设和深化应用领域走在国内前列,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自此,吉林油田已由传统油气生产方式向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成功迈进。

  近年来,吉林油田公司认真落实集团公司智能油田气田部署,前瞻布局数字发展赛道,深耕智能油气田建设,大力投资人力、物力发展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加“数”前行,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发展特色的“智慧路径”,打造智能发展新高地。

  早在“十二五”期间,吉林油田公司在如何提升采油时率、节能降耗、劳动效率、安全环保等方面就开始探索。在数据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更是钻研着建设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油田。2014年以来,逐一开发研制了覆盖单井、计量间、油气站场的物联网系列产品,形成了具有吉林油田特色的物联网成套技术。2018年,吉林油田物联网建设全面启动,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完全依托内部力量,仅用6个月时间全面完成了13589口单井、927座计量间物联网建设并顺利投用,项目建设成本仅为传统模式1/5,后期维护成本为传统模式的1/6,开创了中石油低成本物联网建设的先河。

  不育无根之木,不铸无刃之剑。公司围绕油田生产建设中的“卡脖子”问题开展技术攻关。自主研发出具有知识产权的抽油机停井报警仪、电子眼、测控仪“三件套”。从根本上解决了人工停井巡检难、岗位工人劳动强度大且效率低的问题;提升了油井安防水平;缩短了非生产时间,提升了工作效率和采收时率;实现了大数据智能诊断技术分析,提升了采油时率与精细管理水平,有效降低了生产能耗。

  油气生产物联网成套技术开发及配套产品研制取得全面突破。形成五个系列35款产品,实现产品开发生产标准化、合规化,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完备了产品研发生产维护的相关资质,具备了应用自主研发产品建设智能油田的硬件条件和技术条件。形成8大关键应用技术,取得实用新型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5项,申报发明专利6项,开发油气生产物联网大数据深化应用系列算法60余项,构建了一整套电参数据自动解释技术,油气生产物联网管控平台上线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应用及时落地。

  在软件上构建了以物联网管控平台为依托的应用平台,依托管控平台各采油厂均建成了监控中心,初步掌握了云计算、自动控制与先进控制、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大数据挖掘等智能油田建设关键技术。真正实现了软件、硬件“两手抓,两手都强”。

  吉林油田公司为加快落实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目标,提速提效数字化、智能化油田建设,紧密结合“油公司”模式作业区改革,从生产运行业务数字化转型、大型施工作业现场和工程建设监督业务可视化、智慧新能源、区域湖建设与应用四个重点方向开展智能油田建设,打造9个示范区,创新多井低产油田集约化管控、智能化生产、精益化经营的新型生产模式。

  为全面落实“三分天下”新布局、助力高质量发展,在稳定松南方面将实施物联网吉林油田模式2.0、建设CCUS智能化油田示范区;快上川南方面建设川南智能化气田示范区和川南工程作业示范区;智慧新能源方面发展光伏发电智能化配套技术、风力发电智能化配套技术。

  从无到有、从起跑到飞跃,从跨越到再跨越,吉林油田公司在智能物联,加“数”前行的道路上披荆斩棘、行稳致远。(吉林油田)

责任编辑: 赵石乐
0100700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846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