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市:扬帆笃行写华章
时间: 2022-05-20 11:21:31      来源: 吉林日报
分享本页至手机

2021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现场。

2021年9月,吉林化纤集团承办第九届中国碳谷碳纤维产业大会。

吉林化纤集团生产车间内。

万科松花湖度假区滑雪场。

松花江畔的清水绿带。

2022年2月,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转型升级项目全面启动。

吉林市船营区越山路上的绿化雕塑造型。

俯瞰吉林经开区。

2021年5月,第三届吉林市国际商品展洽会举办。

多年来,吉林市人民大剧院不断为群众呈现精彩演出。

  写在前面

  初夏的五月,疫情阴霾渐渐散去,钟灵毓秀的吉林市依旧魅力迷人。站在松花江畔极目远眺,青山凝翠色,碧水映桃红;看路上,车水马龙,看身边,市井重现往日烟火气……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逐渐恢复,一幅和谐美丽的画卷重新展开。细细欣赏那幅长卷,正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丰硕成果铺就了底色。

  筚路蓝缕,春华秋实。

  5年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省委坚强领导下,吉林市委、市政府带领江城人民顶住压力、攻坚克难,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三大攻坚战决定性胜利,脱贫攻坚实现全面胜利,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各类重大风险持续压减,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全部清零,成功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吉林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党员干部群众抢抓机遇、锐意进取,五年来累计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1058项;全市三次产业比重调整到13∶36.2∶50.8,产业不断升级,经济结构更趋合理,奋力谱写了改革开放、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吉林市委、市政府心系人民,关注民生,办成了一件件大事要事,办妥了一桩桩急事难事,办结了一件件实事好事。随着经济社会的大发展、大繁荣,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5.7%和7.5%,让人们切实感受到了幸福感的再提升。

  近年来,吉林市应对挑战、经受考验;吉林人民砥砺前行、奋力追赶;吉林市整体提升、连获殊荣: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国家卫生城市首创首成,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九连冠”,还连续两年获评全省营商环境标兵,市场主体总量由22.1万户增长到34.2万户……

  潮涌松江千帆竞,奋楫扬帆正当时。如今,已经走出经济低谷的吉林市,正驶入振兴发展快车道,朝着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经济运行稳中提速

  近年来,吉林市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长吉图开发开放战略实施的机遇,奏响“工业强市”高质量发展强音。2021年,全市规模工业预计实现产值1670亿元,同比增长20%以上。其中,化工产业产值实现20%的高速增长。全市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0.6亿元,是2020年的6.5倍。

  在全市工业经济发展的“赛道”上,重点企业彰显担当,展现更大作为。吉林石化、建龙钢铁、吉林化纤集团等50户重点企业稳中向前,起到中流砥柱作用。转型升级有序推进,吉林市按批次累计推动省转型升级重点工业项目300余个。其中,吉林万丰汽车轮毂、吉林精功8000吨大丝束、吉林碳谷4万吨原丝等一批亿元级项目陆续建成投产,为工业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吉林市工业经济数字转型成效明显。金洪汽车的“汽车零部件数字化车间”、吉林万丰的“新能源汽车轮毂单元智慧工厂建设项目”被评为国家级应用示范项目。

  吉林市创优营商环境,助推工业经济行稳致远。深入开展“千人助万企”“服务企业周”等活动,落实产融合作平台融资171亿元、银行贷款730亿元、减税降费12.5亿元、稳岗扩就业返还补贴3.3亿元等助企惠企措施,百亿级企业由2户增加到3户,“四上”企业由1217户增加到1427户。

  五年来,吉林市签约的招商引资项目超过830个,总投资额达到5230亿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累计超过2000亿元。其中,2021~2022雪季,桥山集团及其战略伙伴与吉林市签下未来5年内斥资310亿元的投资大单。去年底,中泽集团也与市政府签订了全面合作框架协议,计划投资200亿元,继续深入合作。

  吉林市农业获得新发展。其中,2021年,全市新建高标准农田45万亩,实施保护性耕作16.8万亩,粮食生产喜获大丰收,产量达到90亿斤,增长5.7%。深入实施“秸秆变肉”工程,肉牛饲养量突破100万头,增长24.4%。生猪饲养量达到365万头,增长14.5%。新增家庭农场2387户,新晋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6户。永吉县入选全国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舒兰市平安镇被认定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2022年以来,吉林市始终坚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截至5月15日,全市累计开复工5000万元以上项目291个,总投资171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305亿元;444户规上工业企业(除季节性停产企业外)复工率100%,有136户企业生产负荷达到80%以上。

  吉林市大力开展“三抓”“三早”行动,积极推广“冬季不停工、春季早开工、季度集中开工”,2022年,全省近十年单体投资最大的工业项目、总投资339亿元的中油吉化转型升级项目落实到位;吉林建龙150万吨焦化、天池钼业日处理2.5万吨钼矿石、OMG海洋文旅综合体等5000万元以上项目相继开复工。吉林市启动实施长吉接合片区“三横三纵”重点区域6大工程,与长春市政府和吉林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启动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园、中德工业园等总投资90亿元的12个合作项目。积极争取一般债、专项债、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109个,获得资金93.3亿元。深化“五个合作”,高频次、大力度、专班化开展产业链招商行动,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77.6亿元,增长36.8%。投资310亿元的北大湖滑雪度假区整体开发、投资200亿元的中泽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投资179.5亿元的磐石新能源综合开发等316个招商项目签约落地,总投资额2756亿元,分别增长52.7%和104.2%,创近五年最好水平。

  五年来,全市累计实施5000万元以上项目1272个,涵盖工业、服务业、基础设施、房地产等领域。“十四五”开局的2021年,吉林市项目建设明显呈现加速推进态势。今年,吉林市紧扣我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四六四五”发展战略,建立了“十四五”重大项目库,筛选出总投资6325亿元的268个项目重点推进,力促项目建设提速、提质、提效。

  科技创新走向“蓝海”

  高新产业、双创孵化企业都是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动力源,科技创新也是企业从“红海”走向“蓝海”的关键。

  近年来,吉林市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由1户发展到5户,新认定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1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257户,增长19%。国家级、省级“双创”平台分别发展到8个和92个。吉林省西点药业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华微电子8英寸芯片项目投产运行,车用芯片产品进入一汽集团实测阶段。

  碳纤维产业产值增长2.7倍,4万吨碳纤维原丝、1.5万吨碳丝项目竣工投产,原丝、碳丝产能分别达到6万吨和2.5万吨,居全国首位。碳纤维产业研究院建成,吉林碳谷成为在北交所上市的首批企业。

  吉林市实施了一汽吉林盘活计划,推动整车生产资质、产能等全面回归。构建绿电产业发展体系,哈达湾能源互联网项目启动建设。开工航空维修保障基地,获批建设省级航空科技创新中心。

  城乡建设惠民利民

  2021年,吉林市全面开展“绿化江城、全民行动”城市绿化包保活动,组织中省直企业、市(区)直机关等多个部门及单位,栽植乔木6.8万株、灌木38万株以及绿篱、花卉等。

  吉林市先后完成了东山文体中心绿化景观工程、滨江南路绿化工程等大型绿地建设工程,“清水绿带”、松江路等景观路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升。同时,完善商业街区和重要节点亮化效果,确保主干路照明达标率不低于90%。有力推动了“生态宜居城市”建设。

  吉林市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给居民创造便利优良环境。吉林市累计开工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284项,完成投资162.6亿元,白山大桥、雾凇大路等133项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六水厂、松花江热电厂40兆瓦电锅炉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进展顺利,新建改造供排水管线184.6公里、供热管线444公里、燃气管线208.41公里,切实保障了群众基本生活需求。

  开展城市更新行动,维修改造江湾大桥等桥梁14座、武汉路等街路216条,打通吉钢大路等城市断头路。全面铺开“七边”“走遍江城”等行动,新增城市绿地35.2万平方米,绿化村屯5530个,拆除违法建筑3500余处。桃源山公园建成开园,吉林市新八景之首——“桃源春晓”重现江城。

  创建省级示范村150个,打造“美丽庭院”和“干净人家”2.6万户,完成农村改厕1.2万户。开工永吉城防等水利工程77个,改造升级农村电网140公里,新建改造“四好农村路”1590公里,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以上。办结中央第二轮生态环保督察转办案件609件。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9天,比上年提升31天,创有记录以来最好水平。深入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城区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国考断面优良比例接近90%。扎实推进“清废行动”,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到100%。

  累计开工棚户区改造近1.2万套,为1.1万户住房保障家庭发放租赁补贴资金7000余万元,3500余套公租房房源全部分配到位。累计投资19亿元,改造老旧小区218个,惠及居民16万户。

  市公交集团开通街巷微公交、夏季夜经济定制专班和企业、校园、网约定制公交等线路,今年又开通了省内首条网络定制公交和长吉城际公交线路,满足了市民出行多样化、个性化需求。

  江城环卫、清雪作业的机械率不断提高,主次街路机扫率达到100%。城区新建水洗厕所158座,改造4座,拆除旱厕120个,建立了城市厕所开放联盟,对外开放沿街公共机构内部厕所136座。

  第三产业持续推进

  随着消费信心的全面提振、精准有效的政策措施的不断刺激,服务业这个经济“新引擎”,为吉林市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输出更强劲动力。

  吉林市持续推进服务业发展,建立市级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市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出台系列支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服务业发展速度和质量显著提升,有效促进了就业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吉林市大力推动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深入开展服务业“大调研”“大会诊”“大培训”活动,召开全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实施服务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20大工程,明确任务清单、时间表和路线图,确保各项工程有序开展。

  吉林市常态化助力服务业企业发展,及时发布各类服务业政策信息900余条、回复企业诉求30余项,统筹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纾困企业的帮扶行动。4户企业被推荐获得省级优秀服务业企业称号,10户企业获得市级首批优秀服务业企业称号。

  吉林市组织各类促销活动280场,发放商贸、文旅、体育消费券4660万元,拉动社会消费5.8亿元。仅去年上半年,吉林市成功开展了“牛气冲天·迎新春”“约惠江城”两期消费券促销活动,投放财政资金1140.3万元,拉动限上企业销售额增长1.39亿元,释放了居民消费潜力。启动餐饮发票抽奖促销活动以来,直接拉动餐饮消费近1000万元,促进餐饮行业回升。

  吉林市服务业规模总量持续增大,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从2018年以来分别为50.9%、52.5%、51%,分别高于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11.3、16.5、15.8个百分点,在全省率先实现“三二一”的产业新格局。

  服务业投资持续增加,占总投资比重从35.7%提高到73%,增长近38个百分点。全市开工建设服务业项目620个,约占总建设项目的58.6%;总投资2794亿元,约占总投资的64.7%。

  平台载体不断完善,现代物流、软件与服务外包、特色文化创意、休闲旅游、电子商务、科技服务等11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蓬勃发展,入驻企业达到651户,吸纳就业1.5万人。

  服务业企业数量和从业人员同步增长,服务业企业数量占全社会企业数量的81%,服务业从业人员占比保持在45%左右。

  吉林市全面实施服务业高质量发展“1+N”专项行动和批零住餐提质、步行街区改造、电子商务引领等工程,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1.6%。打造新型夜经济载体12个,万科松花湖被评为首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文旅产业高歌猛进

  2021年,吉林市成功承办2021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暨首届世界滑雪度假·吉林北大湖峰会。北大湖、万科松花湖获评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松花湖入选首批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今年春节假期,吉林市内7家雪场共接待游客15.62万人次,同比增长58%;实现滑雪旅游收入6186万元,同比增长150%。来吉林市“滑粉雪、赏雾凇、泡温泉、添装备、过大年”成为全国冬季旅游新时尚。

  2022年1月5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冰雪旅游发展报告(2022)》中,吉林市再获2022年冰雪旅游十佳城市称号;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公布的首批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名单中,吉林市松花湖度假区作为全国12家之一榜上有名。

  全国唯一的省级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挂牌成立,并与苏州工业园区等国内先进开发区建立结对共建模式。

  幸福指数不断攀升

  近年来,吉林市人民幸福指数不断攀升。城镇新增就业33.7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1万人。一大批重点民生工程建成投用,老旧小区改造惠及16万户居民,市区施划停车泊位1.3万个,新的市民服务中心投入使用。

  吉林市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提升到90%以上,达到历史最好水平,蓝天白云成为常态。城市建成区“九河一湖”黑臭水体全部整治完毕,结束了松花湖近40年的拦网养殖历史。清收还林工作成效位居全省首位。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及“回头看”和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全部销号清零。城乡“七边”“六清”环境卫生治理和“绿化江城·全民行动”成效显著,群众推窗见绿、出门见景,绿色生态成为江城靓丽名片。

  吉林市的文化教育事业大发展。“大学区”管理实现全覆盖,中职学校迁入职教园区,吉林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正式获批并开始招生,高考连创佳绩,教育教学水平全省领先。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城乡四级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全覆盖,民族舞剧《红旗》荣获中国舞蹈艺术最高奖“荷花奖”。公共卫生服务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实现全省卫生健康重点工作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六连冠”。国家卫生城市首创首成。吉林市成为东北四省区唯一获评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的地级市,实现了江城人民21年的梦想和夙愿。

  吉林市医疗保障待遇显著提高,福祉惠及千家万户。2018年,吉林市重新调整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最高报销限额提至9万元,职工大额补充保险可报销30万元。慢性疾病和重大疾病保障机制逐步健全,如今,吉林市设有职工、居民慢性病各21种,重大疾病各3种,特殊疾病各5种,患有上述范围疾病的职工和居民每年都可按一定数额报销门诊费用。

  近三年来,吉林市开展了国家组织的5批217个品种的药品及冠脉支架的采购,省际联盟集采2批次26个品种的药品和人工共晶体、冠脉扩张球囊和冠脉导丝等3类高值医用耗材,一年可减轻患者负担超亿元。

  吉林市完成了门诊费用跨省直接结算信息系统改造,首批申请开通的定点医院于2月1日起试运行。

  根据国家、省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要求,吉林市于2019年5月份被列为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全国30个试点城市之一。2020年11月,吉林市获评成为国家首批具备模拟运行条件的试点城市。

  在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中,吉林市先后为困难群众就医报销16.73万人次,医保基金支出3.81亿元。为4633户参保单位阶段性减征医保费9560万元,享受减免政策的单位户数占全市参保单位总户数的79%。

责任编辑: 赵石乐
0100700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667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