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一座让青年人有底气的城市
时间: 2021-11-03 10:21:19      来源: 新华网
分享本页至手机

  编者按:

  2021年9月,《中国青年》杂志采访团和团中央“青少年发展研究”重大课题组一行走进吉林省长春市,围绕新时代中国青年成长与长春发展进行了为期一周的深入采访、调研,《中国青年》第20期推出的专刊《吉林长春,青春常在》即是这次采访调研的重要成果,共80页,约10万字。

  该专刊从政策解读、聚能汇才、长风新解、理想之城、城韵从容五个维度及制造之都、科技产业、创新创业、长春流绿四个版块,走近长春四个高新产业聚集区,对话长春数十位政策制定者、产业从业者、创业管理者、青年工作者、文化建设者,采访在长春创新创业、就业发展、学习生活的青年们,解读长春根据中央提出的东北振兴战略和全面振兴意见,在吉林省委“一主六双”部署下做好加减乘除,推进制造转型、科技引领、创新创业、文化发展、民生保障等方面的担当作为,展现青年在长春当下及未来的发展图景,并以客观视角对长春促进青年发展的城市政策、环境营造进行实地讲述。

  从即日起,我们陆续推出《吉林长春,青春常在——新时代中国青年成长与吉林长春发展专题》系列报道相关内容。其中,《长春 :一座让青年人有底气的城市》为该专刊的卷首语。

  长春 :一座让青年人有底气的城市

  文/ 皮钧(中国青年出版总社党委书记、董事长)

  并不是每一座城市都能够让你持续地热爱她。只有那些持续给青年人以前途和希望、让青年人愿意持续奋斗的城市,才有未来。

  那么,青年人的希望来自哪里?我们在长春这个城市发现了一个新答案:底气。2020年,长春人口达到906.7万人,10年增加139万人,刨除本地增长,净流入56万人。东北人口在外流,而长春人口在增加。

  首先,这个底气来自老工业基地的积淀。现代化的进程告诉我们,工业进步需要意志力强大且雄心勃勃的人们发挥他们的才能——这恰恰是健康的产业工人的基本素质:勤劳务实,善于协作,相信科技,尊重秩序。换言之,与一些发达地区的农民工不同,老工业基地造就了训练有素的产业工人基因。他们把工人称作“现场工程师”,没有高低之分。他们对大工业的那种敬畏,对现代制造业的那种严谨,是很多地方所没有的。一段时间里,由于产业的转移导致了东北很多工人无用武之地,但这种骨子里对工业的尊重的精神血脉一直存在。东北朋友告诉我们,老东北的工人家庭,有一种与生俱来的自豪与踏实——这是现代制造业大国所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现在长春是名副其实的汽车城,也是世界规模最大的轨道客车研发、制造和出口基地。世界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中,近一半都在长春落户,全市汽车产业产值达到6200亿元。只要产业回来了,青年立刻就有了用武之地。

  在很多地方,二代企业家都不太愿意跟随父辈继续从事制造业,而是转向金融、互联网甚至文艺领域。而在长春,我们欣喜地看到一批“80后”“90后”的二代企业家,不仅坚定地接过了父辈的接力棒,而且做得更加出色。像吉通的李昆、捷翼的王超,他们都在车间一线摸爬滚打而熟悉了所有的流程与技术,加上他们良好的受教育背景和放眼世界的眼光,使得强劲有力的双手和聪慧精明的头脑紧密结合,造就了强大的制造业接班人。

  其次,这是一个“勤奋”的城市。一个城市首先自己要努力,以所拥有的条件创造前途,青年才会跟随你的梦想。纵观城市发展的历史,人口流动最终还是受制于经济规律:首先取决于有没有就业机会,然后是生活成本。而这一切又取决于产业基础和城市的整体功能。我们很高兴地看到,长春在新一届省委、市委领导下,高度重视规划先行、产城融合,抓好长春现代化都市圈建设,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完善公共服务功能,推动长春向特大型现代化城市迈进。吉林全面实施“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高水平产业链与创新链的形成,让很多青年人开始愿意登上这艘航船,驶向他们所希望的彼岸。因此,向青年人讲清楚我们的“产业战略”非常重要。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在吉林大学出席“创业有你,‘就’在吉林”助力新时代吉林振兴发展首场宣讲报告会上的讲话,就是抓住了这个关键点,引起巨大反响。他向青年人讲透了“新担当、新突破、新作为”的重大职责使命,讲清楚了我们的产业究竟能够给青年带来什么——这才是青年最需要的。在青年心目中,长春已经成为东北地区最“勤奋”的城市。

  最后,这里有朴素的人文和有温度的包容。长春曾经是全国四大智力聚居区之一,有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多所著名高校,还诞生了黄大年教授的科学精神。长春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0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6个、大学科技园2个,科技企业孵化器15个、众创空间18个。

  从气质上看,长春是一个设计感非常强的城市,有温度、能包容、尊重多元化。甚至有人说,那些在北上广等大城市消失的美好,在长春找到了。长春电影制片厂留下了新中国几代人珍贵的记忆——长长的光影,映衬着长春的底蕴。楼顶上的摩天轮,是城市爱情的地标;有轨电车旁的缤纷落叶,留住的是秋天的童话。这里还有全国首座现代诗公园,诉说着一个城市的优雅。

  长春全面放开大学生落户限制,突破以往落户与住房、工作单位挂钩的要求,实施“零门槛”政策。同时对落户长春的未就业大学生,给予12个月的生活补贴。吉林共青团组织也一直把服务青年创新创业作为重中之重,一位来自广东的大学生告诉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心灵的港湾和温暖幸福的家,而长春是兼而有之的为数不多的城市之一。”

  青年是不怕吃苦的,最看重的是发展权。时代的进步赋予了青年自由远行的能力,他们用背包和脚投票,他们的去留才是一个城市发展与否的真正的“晴雨表”。

  留住青年,给他底气,充盈希望,城市就拥有了未来。(原载于《中国青年》杂志2021年第20期

责任编辑: 赵石乐
0100700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8025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