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双用 一地双收——科技小院“稻渔综合种养”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 2021-10-18 10:39:45      来源: 新华网
分享本页至手机

  秋收时节,走进南崴子街道南崴子村蓝谷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稻渔综合种养”的水稻田里,一望无际的稻穗儿随风摇曳,个头喜人的河蟹“横行霸道”地在田埂上游走,一派“稻花香里说丰年”的美好景象在眼前徐徐展开。

  眼下正是蟹黄肥美吃螃蟹的好时节,眼前这片“双丰收”的景象证明了公主岭稻渔科技小院开发的“稻渔综合种养”一水两用、一地双收的立体化种养项目在试行阶段取得了丰硕成果。

  农家小院里住进研究生

  “科技小院 ”是农业技术专家团队带领科技人员、研究生长期驻扎农村和生产第一线,开展科技创新、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的一种新模式。

  2018年,在省科协和省农业厅的牵头下,吉林省农业大学的研究生导师王秋举和吴旻带着他们的研究生依托长春市南崴子街道南崴子村蓝谷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了“科技小院”。

  4年来,每年的4月末5月初水稻插秧前,王秋举和爱人吴旻就带着学生来到科技小院驻扎,一住就是大半年,直到10月中旬才返校。

  “刚开始王老师来的时候我寻思就是走个流程,摆个形式,人都是博士、研究生,有的学生都没在农村生活过,哪能住惯这农村生活。没想到4年前的想法如今一看确实打脸了。”合作社负责人赵春雨说。

  科技小院成立的时候,王秋举的大女儿还不到一周岁,但为了能够缩短南北方虾蟹养殖收益的差异,帮农民规范稻田虾蟹养殖技术,促进增产增收,她毅然来到农村,带领学生走进田间地头,埋头搞科研。为了方便照顾孩子,吴旻也带着孩子来到农村生活。转眼孩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他们放弃了大城市优越的教育条件,把孩子就近送到了南崴子街道幼儿园。

  “刚来科技小院时肯定有些不习惯,尤其是夏天,我们住的集装箱特别热。但每天老师都鼓励我们,沉下心来,俯身扎根在泥土之间,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慢慢地,我们不仅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也渐渐喜欢上了这种心无旁骛搞研究的学习环境。”今年研二的王宁虽然跟老师来科技小院的时间不长,但却越来越适应这种洗净铅华、耕耘土地的生活。

  田间地头搭起科研平台

  原始的稻田养蟹,农民养殖模式相对粗犷,缺乏放养密度、苗种质量等判定标准。为了能摸索出一套适宜本地的放养技术,为养殖户提供准确的参数,帮助他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科技小院的师生们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经过长期在稻田地里摸爬滚打,最终创新研究出一套具有吉林省特色的“双边沟+分箱式插秧”稻田养殖虾蟹模式。这种模式在传统四面环沟的基础上,改为对侧边沟,在节省了一定的水稻种植面积的同时也使得虾蟹饲料投喂区域相对集中,提高了稻田虾蟹对饲料的利用率。

  “博士刚毕业时我曾到南方进修学习,那时就发现在南方小龙虾养殖是一个朝阳产业,但回到吉林后我却发现,我们吉林人吃不上自己养的虾,因为南方的虾苗运到吉林省后,直接投放到稻田中,成活率极低,秋天几乎颗粒无收。所以我下定决心,一定要研究一套用我们北方的水土养殖出的鲜美硕大的小龙虾的养殖技术。”王秋举说。

  从2018年开始,在经历过无数试验的失败和无数次的总结,王秋举和吴旻带领学生们采用中间培育技术,将购买回来的虾苗先在室内条件下进行体质强化,待其适应我省当地水质条件后再投入稻田中。今年的实验数据显示,中间培育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小龙虾的成活率,达到了60.25%,这一技术突破,也预示着不久的将来,小龙虾可以在长春市乃至全省稻田中进行大面积养殖。

  4年间,驻村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先后发表了SCI论文9篇,在投4篇,获批专利1项,申请地方标准2项,获中国范蠡学术二等奖等两项奖励,同时帮助依托单位吉林省蓝谷水产有限公司注册了3个商标,产品获全国渔米比赛银奖和绿色生态奖2项。

  泥土滋养“三农”情怀

  “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农村生活和广袤的黑土地对我来说既熟悉又亲切。我们的目标就是尽最大努力把黑土地养好、用好,通过科学研究帮助农民增产增收的同时不断完善和丰富社会服务,不断为农业发展培养和输出人才。”

  近两年来,科技小院科研团队师生在稻田虾蟹培育上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为了让更多农民看到科技养殖的效益,增强科学种田意识,科技小院的科研团队在长春市先后举办了8次虾蟹科普知识宣讲班,参与农业农村厅水产技术推广站组织的培训班10余次。看到了师生们帮助蓝谷水产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幅提升经济效益后,小院周边水稻种植户也逐渐意识到科学种田的优势。

  “这两年我算了一笔经济账,相比只种植水稻,采用科研团队的‘双边沟+分箱插秧’的稻田养蟹模式和小院研发的集成技术,稻谷利润由原来的每亩550元增加至1100元,虾蟹等水产品利润每亩可达760元,总利润可达1900元,经济效益相比单一种植水稻每亩增加1300元左右,收益相当可观。所以现在有近一半的村民找到我,想要加入我们合作社,一起搞水稻虾蟹养殖。”赵春雨说。

  建立一家科技小院、带动一个产业发展、辐射一片乡村致富,科技小院一头连着高等学府,一头连着田间地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懂农业、爱农民、爱农村的新型人才。在这里,学生们不但科研能力、专业素质得到了提高,还切实了解了农业农村发展情况,科技的智慧和力量不仅为长春市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夯实了基础,更增添了腾飞的羽翼。(公主岭新闻)

责任编辑: 郭聪
01007005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127968637